入山不见人,古树如人立。
偶逢行脚僧,圆顶顶尖笠。
入山不见人,古树如人立。
偶逢行脚僧,圆顶顶尖笠。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鼎湖山中重游时所见的静谧与神秘景象。首句“入山不见人”,直接营造出一种深邃幽静的氛围,仿佛读者也随着诗人一同踏入了无人之境。接着,“古树如人立”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古树比作站立的人,生动地展现了树木历经岁月沧桑后的庄重与威严,同时也暗示了山林的古老与历史的厚重。
“偶逢行脚僧,圆顶顶尖笠。”这两句则描绘了偶遇行脚僧的情景,行脚僧是佛教中云游四方、传播佛法的僧侣,他们的形象往往与山林、禅意紧密相连。这里通过“圆顶顶尖笠”的描述,不仅勾勒出了僧侣的形象,也暗示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以及对内心的修行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中的独特体验和感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
意行无远近,山径自横斜。
烟月生晴岭,风幡接暮霞。
影归巢幕燕,声散宿林鸦。
屣履相随处,僧垣即是家。
卫尉才豪虽卓绝,溺志奢淫愧明哲。
罗绮丛中醉复醒,趁拍佳人不成列。
黄门侍郎天机深,傲世忘荣事高洁。
侯印公主不解颜,好竹之心了无节。
纷华必竟致青螺,恬澹有谁赓白雪。
此君佳致识者稀,千古清风与明月。
高僧欲现菩提心,种竹满轩功未彻。
婵娟人共得观临,萧瑟师当知演说。
率然相造师勿嗔,胜游本为吾僧设。
对君不惜洛生吟,更待诗酣歌一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