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见燕忆儿来凤》
《见燕忆儿来凤》全文
明 / 何乔新   形式: 古风

去年燕来时,吾儿欢笑牵我衣。

口诵差池颉颃句,婆娑庭下看双飞。

今年燕复至,吾儿嗟已逝。

梁间空听燕呢喃,不见儿来堂下戏。

燕兮秋去春复来,吾儿一去再不回。

沉思弱质今何在,芳草寒烟翠作堆。

草色青更青,我心苦复苦。

不独闻猿堪断肠,见燕伤心泪如雨。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见燕忆儿来凤》,是明代诗人何乔新所作。诗中以燕子的来去,触发了对失去孩子的哀思。

首句“去年燕来时,吾儿欢笑牵我衣”,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去年燕子归巢时,诗人与孩子一同欢笑,孩子拉着诗人的衣角,充满了童真与亲情。次句“口诵差池颉颃句,婆娑庭下看双飞”,进一步描述了孩子与燕子共舞的情景,洋溢着生活的乐趣和和谐。

然而,转折出现在“今年燕复至,吾儿嗟已逝”。燕子再次归来,却不见了孩子的身影,诗人不禁感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接着,“梁间空听燕呢喃,不见儿来堂下戏”两句,通过燕子的呢喃声,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孩子曾经的欢笑声如今只能在记忆中回响。

“燕兮秋去春复来,吾儿一去再不回”表达了对时间无情的感慨,以及对孩子的深切怀念。最后,“沉思弱质今何在,芳草寒烟翠作堆”一句,诗人深思孩子如今的境遇,仿佛孩子化作了那寒烟中的芳草,虽生机勃勃,却也透露出一种凄凉之感。

“草色青更青,我心苦复苦”,诗人以自然界的青草象征生命的延续,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无尽的痛苦。结尾“不独闻猿堪断肠,见燕伤心泪如雨”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不仅因为听到猿猴的哀鸣而心痛欲绝,看到燕子的归来更是泪水如雨,难以自抑。

整首诗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不同景象,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失去孩子的哀悼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语言细腻,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作者介绍

何乔新
朝代:明   号:椒丘   籍贯:江西广昌旴江镇   生辰:1427年-1502年

何乔新(1427年-1502年)字廷秀,号椒丘,又号天苗。江西广昌旴江镇人,何文渊第三子。明代大臣。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后拜刑部侍郎。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几,复代杜铭为刑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辞官归里,辞官后杜门著述。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年七十六岁。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
猜你喜欢

西江第一楼诗·其一

江上新成第一楼,楼中胜槩冠南州。

图分太极乾坤定,水接扶桑日月浮。

歌舞萧条千古叹,经纶虚薄半生忧。

登临却益君亲念,欲报深恩未肯休。

(0)

赠南海张行人戟·其二

塞北曾相识,越南今又逢。

如何两蓬鬓,都未歇萍踪。

对酒心同感,思乡兴独浓。

无能了公事,怅别意重重。

(0)

题邵真人画赠唐廷璋

仙子写山川,风标自入玄。

草堂芳树里,萧寺碧云边。

钓叟方移棹,行人未息肩。

平生出尘想,对此一凄然。

(0)

善庆堂为祝大参赋

玉音褒先德,华扁侈上恩。

揭之君子堂,瞻仰无朝昏。

我闻先大夫,德善夙所敦。

积累既云厚,衍庆遗后昆。

卓哉人中英,擢第登黄门。

献纳著劳绩,进秩参名藩。

政成帝简知,封制出天阍。

荣恩不及养,此恨那可论。

羹墙见形容,水木思本源。

流泽不可忘,扁此示子孙。

子孙亦知感,孝养隆所尊。

题诗表世美,声光耀乾坤。

(0)

正月十七日谢省长老过访

碧峰老师八十馀,松姿鹤骨清且臞。

春来自负足轻健,徒步访我新楼居。

忆昔我师年正少,诏选来宗法王教。

法王返旆向西天,北上京师觐天表。

大斋修建沐恩辉,给牒复许江南归。

归来默坐守空寂,深隐禅关依翠微。

久向山中厉清苦,双舄何曾入城府。

念我如乘雪夜船,逸兴翩翩孰能阻。

感师意气真古人,平生交契老益亲。

年华迅速四十载,愧我踪迹犹红尘。

我昔归休乐泉石,曾向山中候巾舄。

只今复握南省章,路阻云峰隔秋碧。

师精易道妙入玄,神机深得一行传。

吉凶悔吝掌中见,谈锋落口锵流泉。

坐倚南窗话情旧,洗尽胸中尘土垢。

虽无清供出伊蒲,喜有名言破孤陋。

兴阑别我还碧峰,手内却嫌扶短筇。

出门一笑不返顾,飘飘两袖扬春风。

腊高逾八今望九,知与须弥同不朽。

待我来携一瓣香,敬祝我师千岁寿。

(0)

牧牛图·其二

弄雏牧竖倚陂陀,閒纵芳村绿草多。

残喘只今谁复问,古槐阴处痒频摩。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