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崇因钦老赞》
《崇因钦老赞》全文
宋 / 李之仪   形式: 古风

真如会中,相见了也。崇因堂上,因甚出来。

一滴曹溪,初无二味。大冶精金,岂有他色。

虽然画得分明,要须重新注出。

十二面相忽然开,不是僧繇谁得会。

(0)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融合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理念,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美学追求。诗中“真如会中,相见了也”一句,点明了诗人对于真理、本性的追求和对心灵深处的自我认识。接下来,“崇因堂上,因甚出来”则暗示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困惑或挑战,但正是这些经历促使个体更加深入地探索自我。

“一滴曹溪,初无二味”借用佛教中的曹溪(即南华寺)之水,比喻真理的纯净与统一性,强调了真理的单一性和普遍性,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探寻,其本质都是相同的。这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道法自然”以及禅宗的“见性成佛”都有着深刻的共鸣。

“大冶精金,岂有他色”则进一步阐述了真理的纯粹与独特性,如同经过精心冶炼的黄金,其色泽独一无二,无法被其他物质所替代。这里不仅指出了真理的本质特征,也暗含了对个人品质与道德修养的期许。

“虽然画得分明,要须重新注出”表达了对理解与表达真理的重视,认为即使能够清晰地描绘出真理的面貌,也需要不断地反思与修正,以确保对真理的理解和表达是准确无误的。

最后,“十二面相忽然开,不是僧繇谁得会”以佛教中的十二面观音为喻,强调了对真理的领悟需要超越常规思维,只有那些具有深刻洞察力和非凡智慧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这里的“僧繇”可能是指唐代著名画家张僧繇,通过这一典故,诗人巧妙地将艺术创作与精神追求联系起来,暗示了艺术与真理之间的内在关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宗思想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于真理、自我认知、道德修养以及艺术创造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和人生哲理的探索与追求。

作者介绍
李之仪

李之仪
朝代:宋   字:端叔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生辰:1038~1117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猜你喜欢

泛月

晚风烦暑净,魄夕絮云徂。

即渐迟宫漏,聊因泛御湖。

印波光上下,隔岸景虚无。

一例蓬窗眺,番番兴会殊。

(0)

山行遇雨之作·其一

夜雨才收晓雨霏,因风拂面一丝丝。

忽然急点催如注,松坞云庄信步归。

(0)

膳麦

夏至麦方秋,今年麦秋早。

胡先半月期,都为春雨好。

较晴量雨久,颇悉农之道。

朝来膳碾䬯,翠滑供快饱。

底须以彘尝,土物甘为宝。

更喜青齐间,普丰赖天造。

诸事遂敢矜,一心敬常保。

(0)

董邦达山水小帧·其一林岫空亭

笠檐四柱绝纤尘,岚霭峰峦变态新。

底事亭中无坐客,让他千古看山人。

(0)

清明日静安庄酹酒·其二

青齐客岁魂堪断,同去谁期便永分。

小杜七言真触景,清明时节雨纷纷。

(0)

山桃·其三

静安春泪写无悰,底睹山桃试冶容。

懊恼转教添尔许,青齐驿路忆相逢。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