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酥尽成春水。雾里看萍沚。欲安盏酒耐思量。
旧日板桥何处觅渔洋。花之名在仍荒径。
盛事余觞咏。无多芍药况幽兰。
犹自真芽怨晚待余寒。
雪泥酥尽成春水。雾里看萍沚。欲安盏酒耐思量。
旧日板桥何处觅渔洋。花之名在仍荒径。
盛事余觞咏。无多芍药况幽兰。
犹自真芽怨晚待余寒。
这首清代末期姚华的《虞美人》描绘了诗人上巳节与友人印昆探访渔洋禊地的情景,他们在右安门外的花之寺饮酒,回味往昔。"雪泥酥尽成春水"形象地写出冬去春来,冰雪消融的景象,暗示时光流转。"雾里看萍沚"则以朦胧的雾气映衬湖中的浮萍,营造出一种迷离而怀旧的氛围。
"欲安盏酒耐思量"表达了诗人对昔日相聚的怀念,寻找渔洋遗迹的愿望,暗示着对旧友的深深思念。"旧日板桥何处觅渔洋"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寻觅和追忆的情感。
"花之名在仍荒径"写出了花之寺虽名存实亡,但仍保留着昔日的痕迹,暗含着历史的沧桑感。"盛事余觞咏"则感慨往昔的美好时光已成过往,只剩下吟咏诗歌的追忆。
最后两句"无多芍药况幽兰,犹自真芽怨晚待余寒"借花寓意,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凋零的惋惜,以及对春天迟到的遗憾,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历史文化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