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发在简编,俗事方刺促。
往来三十年,未见可栖宿。
微官不能去,尚恐遭逼逐。
归栖则在念,所望一枝足。
频蒙故人误,岂有邻可卜。
出门虽无车,径自骑黄鹄。
重寻置锥地,青灯一盂粥。
结发在简编,俗事方刺促。
往来三十年,未见可栖宿。
微官不能去,尚恐遭逼逐。
归栖则在念,所望一枝足。
频蒙故人误,岂有邻可卜。
出门虽无车,径自骑黄鹄。
重寻置锥地,青灯一盂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杂诗三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句“结发在简编,俗事方刺促”表达了诗人从年轻时就投身于繁琐的世俗事务之中,暗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束缚感。接下来的“往来三十年,未见可栖宿”则强调了在这三十年的宦海生涯中,他始终未能找到一个可以安心栖息的地方,暗含了对官场浮华与现实压力的不满。
“微官不能去,尚恐遭逼逐”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即使身处微官之位,也难以摆脱官场的压力与束缚,甚至担心会遭受不测。这种对官场的恐惧与不安,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官员普遍面临的困境。
“归栖则在念,所望一枝足”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与向往,希望能在山林之间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过上简单而自由的生活。这里的“一枝足”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官场繁华的反叛。
“频蒙故人误,岂有邻可卜”则反映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误会与隔阂,暗示了在官场中人情冷暖的现实,以及对真正理解和接纳自己的人的渴望。这句诗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最后,“出门虽无车,径自骑黄鹄。重寻置锥地,青灯一盂粥”展现了诗人想象中的归隐生活场景。他设想自己在没有车马的简单生活中,独自骑着黄鹄(象征自由与超脱),回到曾经的故地,过着清贫却自在的生活。这里通过“青灯一盂粥”这一细节,生动地描绘了一种简朴而宁静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和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何山弁山秀可掬,上若下若蘋苕绿。
翰林学士偶归来,亭倚鸥波送飞鹄。
鹄飞尽没沧茫境,衣上青天倒摇影。
鹿头舫子湖州歌,想带南风觉凄冷。
冰盘瓜李进仲姬,生绡画就复题诗。
郑虔三绝世无有,于乎何幸再见至大三年时!
乌夜啼,在庭树,乌啼哑哑天欲曙。
阿儿被诬身系狱,尽室烦冤受荼毒。
乌啼何为绕吾屋?
下堂唤妇起听乌,忽喜淮南儿有书。
书中报道儿罪脱,此乐欣欣天下无。
儿归拜母为母说,泰州使君当世杰。
执法霜台旧司臬,明如青天皎如月。
冤狱平反解缧绁,已死得生诬得雪。
海可枯,山可裂,使君之德不可灭。
乌啼爱我庭树枝,我爱使君君不知。
使君归朝奉天子,日日听乌为君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