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涧耳如洗,看云眼未花。
水边馀笋蕨,松下有龟蛇。
病痛渠能遣,痴呆我已赊。
杖藜随所至,好处即为家。
入涧耳如洗,看云眼未花。
水边馀笋蕨,松下有龟蛇。
病痛渠能遣,痴呆我已赊。
杖藜随所至,好处即为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山林景象。诗人步入山涧,仿佛尘世的喧嚣与烦恼都被洗涤一空,心灵得到了净化。他仰望天空,目光清澈,没有一丝杂念,眼中只有那变幻莫测的云彩。在水边,他发现了残留的竹笋和蕨菜,这些自然的馈赠让他感到欣喜;而在松树下,他甚至发现了一些古老的龟蛇图案,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古老的气息。
诗中提到的“病痛”与“痴呆”,或许是对人生百态的一种隐喻,暗示着诗人对生活中的困扰与困惑有着超然的态度,他能够放下这些负担,享受当下。而“我已赊”则可能是在说,他已经学会了如何从生活中借取快乐与智慧,以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
最后,“杖藜随所至,好处即为家”表达了诗人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他手持藜杖,不拘泥于固定的目的地,而是随心所欲地行走,每到一处风景宜人的地方,便将其视为自己的家。这种豁达与自由的精神,正是这首诗留给读者最深刻的印象。
泛迹栖吴门,卷情恻秋意。
寂寞空庭风,展我怀朋志。
良朋天一方,孤怀何所似。
眷彼孤栖鸟,日暮失俦类。
敛翼不复飞,疏林独憔悴。
感此集千端,所思不能置。
兴言今日别,回首昔日聚。
偲蔼一堂中,莫逆而相视。
友益既成三,同心更无二。
徐子誇七斗,追琢敦远器。
方髯富五车,巍然植高帜。
如余本庸疏,时亦从旁议。
乃知同道谋,以得断金利。
相望意犹隆,岂但情之毖。
惟期吾党心,共承斯文寄。
君耽白玉堂,我披泉石位。
玉堂生虚清,泉石多幽异。
万里亦比肩,如何怅两地。
旷怀在古今,驰神有寤寐。
毋或金玉尔,好音时相嗣。
《栖白门寄怀方肃之徐九一》【明·郭之奇】泛迹栖吴门,卷情恻秋意。寂寞空庭风,展我怀朋志。良朋天一方,孤怀何所似。眷彼孤栖鸟,日暮失俦类。敛翼不复飞,疏林独憔悴。感此集千端,所思不能置。兴言今日别,回首昔日聚。偲蔼一堂中,莫逆而相视。友益既成三,同心更无二。徐子誇七斗,追琢敦远器。方髯富五车,巍然植高帜。如余本庸疏,时亦从旁议。乃知同道谋,以得断金利。相望意犹隆,岂但情之毖。惟期吾党心,共承斯文寄。君耽白玉堂,我披泉石位。玉堂生虚清,泉石多幽异。万里亦比肩,如何怅两地。旷怀在古今,驰神有寤寐。毋或金玉尔,好音时相嗣。
https://shici.929r.com/shici/EjU3Azh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