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赵炅的作品,名为《缘识》。从内容上看,这首词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和道德修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情感和社会关系的深刻体悟。
“大丈夫兮兼文武,君子能仁潜喜怒。” 这两句表达的是儒家理想中的君子形象,即既有文化教养又有武力,为人处世能够以德行感化他人,并且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随意怒。
“强明非是尽周旋,满眼真如不自取。” 这两句则描写了诗人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内心世界的体验。表面上看似繁华,但内里却保持着清醒和独立,不被表面的光鲜迷惑。
“三春花卉正芬芳,发作痴迷我也狂。” 这两句则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自我的情感放纵。诗人在大自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美好,也不禁沉醉于这种美好的感觉。
“道德修来长不断,云从龙变解舒张。”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的持续追求,以及对变化莫测世界的适应能力。诗人的内心如同云海一般,可以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本质。
“海浪无涯百川水,厚重高深难比拟。” 这两句以海洋和河流来比喻生命和世界的广阔与深邃。诗人感慨于天地间的壮丽,生命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无边无际。
“今古犹来世界宽,忻闻为善恶为耻。”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与现实的观察,以及对道德标准的坚持。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应当以正义和善良为荣,以邪恶为耻。
“舟车有利便通津,斟量难事日其新。” 这两句则是对人生旅途中工具与智慧的重要性的肯定。诗人认为在人生的道路上,既需要外部条件的便利,也需要内心智慧的不断更新和深化。
“勿笑我心孜孜化,贵为人主不尊身。”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自嘲与自省,以及对高位者的期望。诗人自觉自己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不值得自豪,而对于领导者,则希望他们能够保持谦逊和自律。
“共爱巅峰高岌岌,烦恼之中常急急。” 这两句则是对友情的赞美与对人生困扰的体验。诗人感受到了亲密朋友之间的情深,同时也承认了在生活中的烦恼和急迫。
“先王典教是吾师,可以相宗后法则。”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圣贤教诲的尊崇,以及对未来规律的遵循。诗人认为古人的智慧是自己学习的榜样,也是指导未来的准则。
“逍遥物外乐熙熙,松椿长养万年基。” 这两句则描写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对生命长存的希望。诗人的心灵在大自然中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快乐,同时也期待着精神和生命的持久。
“鹏翥引他鹪虻怒,凤皇争与燕雀期。” 这两句通过比喻来表达了对不同社会地位和品格的人的观察。诗人将高尚与卑微、强大与弱小进行对比,强调了品格和能力的重要性。
“心猿意马须自缚,斯言之理还不若。” 这两句则是对内心世界的警醒和自我反省。诗人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和欲望需要自我控制,而外界的言论和道理未必总是正确的。
“僻学邪闻似虚空,日月贞明闲销铄。” 这两句表达了对偏执和错误知识的批判,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认为那些偏颇的学习和错误的信息如同虚无,而真正重要的是天地间永恒不变的光辉。
“阿谀顺旨察来情,瞽者匆匆不可行。” 这两句则是对阿谀奉承与真诚感受的区分,以及对盲目行动的批评。诗人认为真正的情感需要通过深入观察才能理解,而盲目的行动是不可以持续的。
“亲亲友爱慈敦睦,凡言俗态谩缠萦。” 这最后两句是对亲情、友情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交流和礼节的赞美。诗人感受到了这些关系中所蕴含的情感深度,同时也指出了世间交往中的复杂和纷争。
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是一篇融合了哲学思考、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感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