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心似火频求荐,两鬓如霜始息机。
隔岸鸡鸣春耨去,邻家犬吠夜渔归。
倚松长啸成疏拙,拂石欹眠绝是非。
执爨纵曾炊橡实,纫针曾解补荷衣。
常凭早月来张烛,亦假清风为掩扉。
多是元瑜怜野贱,时回车马发光辉。
寸心似火频求荐,两鬓如霜始息机。
隔岸鸡鸣春耨去,邻家犬吠夜渔归。
倚松长啸成疏拙,拂石欹眠绝是非。
执爨纵曾炊橡实,纫针曾解补荷衣。
常凭早月来张烛,亦假清风为掩扉。
多是元瑜怜野贱,时回车马发光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与友人苏判官之间的情谊交流。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和个人生活片段,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内心世界的宁静。
"寸心似火频求荐,两鬓如霜始息机。" 表明诗人对于友人的推荐和帮助有着迫切的心情,同时也表露出了一种年龄增长、事业有成后的从容不迫。
"隔岸鸡鸣春耨去,邻家犬吠夜渔归。" 描述了山中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节奏。
"倚松长啸成疏拙,拂石欹眠绝是非。" 表现了诗人在山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时所体验到的超然物外、无关世事的心境。
"执爨纵曾炊橡实,纫针曾解补荷衣。" 通过对日常生活琐事的描写,如烹饪食物和缝补衣物,展示了诗人在山中自给自足、简朴无华的生活状态。
"常凭早月来张烛,亦假清风为掩扉。" 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享受,以及通过借助自然之物(如月光和清风)来点亮生活的乐趣。
"多是元瑜怜野贱,时回车马发光辉。" 这里的“元瑜”可能指的是苏判官,而“怜野贱”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对隐居山林生活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同时也传递了一位文人对于友情的珍重和内心世界的宁静。
月高寒,云掩敛,深夜独凝伫。
历落晨星,窗影淡将曙。
北风又拂晴檐,乱琼飞坠,浑不是,拥炉心绪。
恨难诉。一任清漏通宵,凄凉对人语。
消尽冰魂,空逐乱流去。
不知春到谁边,只留梅影,伴冷落,闲门深处。
巨灵乍擘,暗水中分,千岩断碧。
似雨还晴,深处欲迷天日。
古木风吹山鬼啸,寒潭月落鲛人泣。
最难禁,舣孤舟夜半,怒涛荡魄。
漫回首,江南春晓,近浦红凝,遥岫翠滴。
锦舫花骢,游遍莺郊燕陌。
客枕惊残乡国梦,蓬窗愁谱关山笛。
任荒寒,作浓阴,瘴烟如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