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里风波几度惊,每因愁处寓閒情。
江南行尽未归去,直上辽阳访管宁。
客里风波几度惊,每因愁处寓閒情。
江南行尽未归去,直上辽阳访管宁。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黎贞所作,名为《醉后纵笔四首(其二)》。黎贞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复杂心情。
首句“客里风波几度惊”,开篇即点出诗人作为客居他乡之人,面对外界的风浪与变故时内心的震动与不安。这里的“风波”不仅指自然界的风浪,更暗喻了人生旅途中的种种困难与挑战,以及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宁。诗人通过这一句,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外部世界相联系,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未知世界的警觉。
次句“每因愁处寓閒情”,则揭示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应对策略——在愁苦之中寻找闲适之情。这里的“閒情”并非真正的逃避或消遣,而是指一种超脱于现实烦恼之外的心境,是诗人试图在心灵深处找到一片宁静之地,以此来抚慰内心的创伤和疲惫。这种自我疗愈的方式,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第三句“江南行尽未归去”,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离乡背井之感。江南,作为中国古代文人梦寐以求的诗意栖息地,象征着美好与宁静。然而,诗人却并未选择返回这片熟悉的土地,而是继续漂泊在外。这既是对现实处境的无奈描述,也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一种感慨。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对自由探索的渴望之间的矛盾心理。
最后一句“直上辽阳访管宁”,则以典故引入,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管宁,东汉时期著名的隐士,以其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而闻名。诗人在这里借访管宁之事,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现实压力之下寻求精神解脱的愿望。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可能正面临着某种道德或精神层面的抉择,需要在世俗与理想之间做出取舍。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异乡生活的复杂心境,以及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挣扎的内心世界。黎贞以简洁而富有意蕴的语言,成功地捕捉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普遍的共鸣价值。
绕疏篱。正娇黄淡白,艳缀一枝枝。
露洗明妆,霜添弱态,低徊似有萦思。
看是处、苔荒径冷,只依依、寒蝶梦魂痴。
瘦影欹烟,芳心逗晚,开也谁知。
怊怅西风庭院,便寻秋吟玩,争及春时。
愁鬓慵簪,残杯倦赏,芳华为底偏迟。
问此际、粉香消减,系金铃、可解惜柔姿。
惟有多情夜月,冷伴幽墀。
柳塘残月,水阁明霞,栏杆十二新晴。
弄影霏香,东风吹遍园亭。
帘前几番芳讯,勒花梢、燕子寒轻。
最怕是,隔红墙弹鹊,缀上金铃。
吟罢焦桐漫抚,向疏棂曲槛,独自闲凭。
百五韶华,都教付与啼莺。
催动千林晓色,听数声、画鼓春城。
无人会,是搓酥滴露,一种柔情。
怨羽愁宫,算历劫、沉埋燕代。
恸今古、电光石火,人亡琴在。
南国穿云谁挈去,西台如意空敲坏。
剩孤臣、尚有未灰心,垂千载。冬青落,花无赖。
枯桐活,天都快。拭一弹再鼓,只增悲慨。
凄烈似闻山寺泣,箫骚不减松风籁。
叹伯牙、辛苦旧时情,知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