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刹尘尘处处谭,不劳禅子善财参。
空生也解通消息,花雨岩前鸟不嗛。
刹刹尘尘处处谭,不劳禅子善财参。
空生也解通消息,花雨岩前鸟不嗛。
这首诗《妙唱不干舌偈》由宋代诗人释道楷所作,其内容深邃,意境深远。诗中以“刹刹尘尘处处谭”开篇,描绘了佛法无边,真理遍布于世间万物之中,无论是微小的尘埃还是广阔的宇宙,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这种说法体现了佛教中“法无处不在”的思想,即佛法存在于一切现象之中,无需刻意去寻找或参悟。
接着,“不劳禅子善财参”一句,进一步强调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易得性,意指修行者无需依赖特定的导师或经历特殊的考验,只要用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能领悟到佛法的真谛。这里巧妙地引用了佛教故事中善财童子求法的经历,但通过“不劳”二字,表达了佛法的自然流露和普遍性,使得修行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态度。
后两句“空生也解通消息,花雨岩前鸟不嗛”,则将话题转向了对空性的理解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其中,“空生”可能是指空性之理,或是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而又和谐宁静的画面:即使在空性之理的指引下,自然界依然展现出勃勃生机,花朵如雨般飘落,岩石前鸟儿悠然自得,没有受到任何干扰。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赞美,也暗示了在理解和实践佛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可以达到一种完美的和谐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传达了佛教中关于佛法普遍性、空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展现了诗人对佛法深刻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置酒高吟禁火天,主人勋德重韦贤。
庙朝论道看三入,樽俎谈兵已万全。
晓竹洗烟丛玉瘦,春池溅雨乱珠圆。
曲江壮观今芜没,不复红妆照客船。
雪中气象但漫漫,雪后乾坤净好看。
零落瑶林晴照里,参差银阙暮云端。
疑开粉墨图新就,犹洒楼台笔未乾。
万井都人蒙煦育,恩深不觉夜来寒。
平明无数六花飘,气象崔嵬变一朝。
落势孤城围不尽,寒威穷巷著偏饶。
临衣未拂还成舞,近烛才看早觉消。
散称少陵吟白发,更逢太白跨鲸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