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和刘柴桑》
《和和刘柴桑》全文
明 / 黄淳耀   形式: 古风

我经山泽间,细行每踌躇。

今兹荷天力,静寄田园居。

墙连友生家,竹映从弟庐。

流水周屋下,鸡鸣应遥墟。

閒访齐民术,精微在菑畬。

井臼时一操,习气通劳劬。

宾阶绿苔长,萧散礼数无。

去去久如兹,人代自相疏。

默哂桃源人,衣食烦百须。

彼居既不出,我往定焉如。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淳耀在山泽间的生活体验与心境转变。他从行走在自然之中,内心充满犹豫与思考的状态,转变为在田园中静心居住,与邻居、亲友和谐共处的宁静生活。

首句“我经山泽间,细行每踌躇”,诗人描述自己在山林湖泊之间行走,每一步都显得犹豫不决,透露出内心的彷徨与思考。接着,“今兹荷天力,静寄田园居”表明诗人经过一番努力与思考后,选择了一种更为平静、安逸的田园生活。

“墙连友生家,竹映从弟庐”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和谐氛围,与邻居、亲友的紧密联系,以及自然环境的美丽。“流水周屋下,鸡鸣应遥墟”进一步渲染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生机,流水环绕,鸡鸣声声,仿佛与远处的村落相呼应。

“閒访齐民术,精微在菑畬”表达了诗人对农耕技艺的探索与追求,认为其中蕴含着深奥的道理。“井臼时一操,习气通劳劬”则体现了诗人参与日常劳作,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宾阶绿苔长,萧散礼数无”描绘了诗人与宾客交往的轻松自在,没有繁文缛节,体现了人际关系的淳朴与和谐。“去去久如兹,人代自相疏”表达了时间流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的感慨。

最后,“默哂桃源人,衣食烦百须。彼居既不出,我往定焉如”诗人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为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也反思了现实生活中衣食之忧与人情的疏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从外界纷扰到内心平静,再到回归自然、寻求和谐生活的转变过程,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状态的追求。

作者介绍
黄淳耀

黄淳耀
朝代:明

黄淳耀(1605~1645)明末进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蕴生,一字松厓,号陶庵,又号水镜居士,汉族,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曾组“直言社”,崇祯十六年成进士,归益研经籍。弘光元年,嘉定人抗清起义,与侯峒曾被推为首领。城破后,与弟黄渊耀自缢于馆舍。能诗文,有《陶庵集》。
猜你喜欢

感风发汗卧病数日推枕翛然叙事为十诗·其十

病起何思虑,空斋读易时。

沉潜三画象,研究六爻词。

孔系诚难识,扬玄恐易知。

乾乾且修业,学处在观颐。

(0)

感风发汗卧病数日推枕翛然叙事为十诗·其五

病起水边行,风回柳弄晴。

岸虚微坼土,涧浅细无声。

寂寂心逾静,飘飘神转清。

衣襟带波影,搔首又诗成。

(0)

过吴淞

敢有怀君意,人生任所从。

千山才越楚,一水又吴淞。

白发居头乱,青春入眼浓。

乾坤随处好,诗酒自能供。

(0)

过沙坑留遗余子任

约我沙坑外,南豅共说诗。

山林已黄叶,篱菊尚青枝。

良晤真难事,相期若旧知。

翩翩乘果下,想像入城时。

(0)

徐仁甫建阳一别忽已二十五六年见过惘然次韵道院池上所作

逃暑身何寄,池荷竹院间。

交朋如玉洁,名字饮冰閒。

吹雨馀毫发,鸣泉落佩环。

长年葑村路,往日考亭山。

(0)

和孟五十六韵

沙净水争流,舆篮呼渡幽。

酒行因缱绻,诗到得夷犹。

盛日腾高步,飞云裂醉眸。

江山无尽藏,楚尾又吴头。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