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干圣主,同日忝嘉招。
走马平津道,看花御水桥。
屡移华省步,频散紫宸朝。
讵识山川险,何嗟岁月遥。
临淮因桂住,入楚似蓬飘。
帝乡倘可梦,天路许相邀。
少年干圣主,同日忝嘉招。
走马平津道,看花御水桥。
屡移华省步,频散紫宸朝。
讵识山川险,何嗟岁月遥。
临淮因桂住,入楚似蓬飘。
帝乡倘可梦,天路许相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才俊在明代宫廷中的经历与心境。诗人以“少年干圣主,同日忝嘉招”开篇,表达了自己在年轻时即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邀请,步入了权力的中心。接下来,“走马平津道,看花御水桥”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作为朝廷官员的日常活动,既有在官道上策马疾驰的豪迈,也有在御水桥边赏花的闲适,体现了他既忙碌又优雅的生活状态。
“屡移华省步,频散紫宸朝”则进一步描述了诗人频繁出入皇宫,参与重要政务的情景,暗示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活跃与影响力。“讵识山川险,何嗟岁月遥”两句,诗人借自然界的险峻与时间的漫长,表达了对复杂政治环境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临淮因桂住,入楚似蓬飘”描绘了诗人离开京城后的生活情景,无论是“因桂住”的宁静,还是“似蓬飘”的漂泊,都透露出一种既安逸又孤独的情感。最后,“帝乡倘可梦,天路许相邀”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即使身处远方,仍怀揣着对朝廷的眷恋与对再次相聚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从宫廷到地方的流转生活,以及在权力与自然、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心境变迁,充满了深沉的哲思与情感的张力。
一法圆融万法该,白莲香社应时开。
渊明不解同方便,何事攒眉不肯来。
白首遑遑谩世忧,我今问米下扬州。
支离病骨难堪暑,浩荡归心不待秋。
兵火彫零馀故里,功名衰谢独扁舟。
腐儒老死终无用,收拾纶竿好去休。
清晚搔头望,晴天已不同。
霁烟才冉冉,雨意却濛濛。
为客艰难里,思亲涕泪中。
独凭心事在,倚杖看秋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