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旌萧洒度东州,令节闲为兰上游。
勾践社荒小草在,永和春老羽觞留。
山僧能指冬青穴,河女犹传夏统舟。
记得明湖修闰事,曾陪高座比羊刘。
双旌萧洒度东州,令节闲为兰上游。
勾践社荒小草在,永和春老羽觞留。
山僧能指冬青穴,河女犹传夏统舟。
记得明湖修闰事,曾陪高座比羊刘。
这首诗描绘了观察巡视浙东海堤的场景,以及次日于兰亭举行修禊仪式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悠闲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联“双旌萧洒度东州,令节闲为兰上游”,开篇即点出巡视的庄严与轻松氛围,双旌飘扬,引领队伍穿越东州,正值佳节,诗人选择在兰亭上游览,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感。
颔联“勾践社荒小草在,永和春老羽觞留”,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勾勒出时间的流转与变迁。勾践社荒虽久远,但小草依旧生机勃勃;永和年间春色虽逝,但酒杯(羽觞)留下的痕迹,仿佛仍在诉说着那段美好的时光。
颈联“山僧能指冬青穴,河女犹传夏统舟”,进一步展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山中的僧人能指引冬青树的生长之地,河畔的女子仍传承着夏日行舟的传统,这些细节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尾联“记得明湖修闰事,曾陪高座比羊刘”,诗人回忆起明湖边举行的修闰仪式,自己曾有幸参与,与羊祜、刘琨这样的历史人物并肩,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高尚人格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融合,还蕴含了对传统节日与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美好过去的追忆。
忆昨游中林,鸟鸣兰蕙芳。
重来岂云久,草木倏已黄。
乙鸟始辞去,群鸿复南翔。
天道有代谢,人生安得常。
促促不我留,譬如石火光。
红颜日以瘁,玄发日以霜。
载念泉下人,宁不增悲伤。
聆我短歌行,歌短意则长。
昔闻两溪水色异,苕清霅浑犹渭泾。
又闻发源自天目,悬高坠峻如建瓴。
日夜滚滚流不止,尽过白蘋红蓼汀。
流入太湖不复辨,挹之但闻鱼鳖腥。
堪笑人生亦如此,百年汲汲劳其形。
到头富贵亦何用,一卧泉下无由醒。
争似渔翁扁舟独往最脱洒,七十二峰相对长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