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茔来展祀,郊野未霜严。
古道日低削,高山时仰瞻。
寒花虽在目,短谷不加镰。
多少幽闲趣,吾方事退潜。
亲茔来展祀,郊野未霜严。
古道日低削,高山时仰瞻。
寒花虽在目,短谷不加镰。
多少幽闲趣,吾方事退潜。
这首诗描绘了孟冬时节,诗人前往祖坟祭祀的情景。首句“亲茔来展祀”,点明了祭祀的主题,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与怀念。接着,“郊野未霜严”一句,通过描写郊外尚未被严霜覆盖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
“古道日低削,高山时仰瞻”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以“古道”的低矮和“高山”的高耸,象征人生的起伏与追求的崇高。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寒花虽在目,短谷不加镰”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寒花虽在眼前,却无法采摘,暗示了生命中某些美好事物的不可触及性;而“短谷不加镰”,则可能寓意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有限性的认识。
最后,“多少幽闲趣,吾方事退潜”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在忙碌与喧嚣之外,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天地,是许多文人墨客的理想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倾向。
蔓草盈中庭,荒秽不遑理。
晨兴课老妪,辟径携耒耜,蕴除绝其根,萌蘖庶可止。
隙地颇有馀,众芳惜已萎。
园蔬随意栽,御冬谋蓄旨。
翠甲喜渐肥,黄芽美无比。
霜严能耐冷,雨过净如洗。
亦有岁寒心,青青常不改。
地僻无珍羞,官贫少俸米。
佐我菽水欢,足以充簠簋。
朱门餍粱肉,沟壑多冻馁。
山陕犹用兵,茌苻苦难已。
空留诸葛名,莫有奇人起。
浮生丧乱馀,一饱亦已矣。
国计难与谋,世事何足齿。
抚兹学圃心,贤者亦乐此。
毋辞灌溉劳,抱瓮时汲水。
聊当秋花看,一碧亦堪喜。
骚客去已遥,凭谁艺兰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