抡彦回清禁,怡情登迥台。
迹陈传日下,境美是云来。
炎避因苍栝,雨佳致绿苔。
披薰惟觉愧,敢曰阜民财。
抡彦回清禁,怡情登迥台。
迹陈传日下,境美是云来。
炎避因苍栝,雨佳致绿苔。
披薰惟觉愧,敢曰阜民财。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里在承光殿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内心的宁静。首句“抡彦回清禁”,以“抡彦”指代文人雅士,他们在清凉的禁苑中聚会,暗示了诗中场景的高雅与宁静。“怡情登迥台”,则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时心情的愉悦与放松。
“迹陈传日下,境美是云来。”这两句通过“迹陈”和“云来”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变化,同时也寓意着美好的事物总是伴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显现。接着,“炎避因苍栝,雨佳致绿苔。”描述了夏季的避暑之乐,借助“苍栝”(可能指松树)的阴凉和雨后绿苔的生机,营造出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
最后,“披薰惟觉愧,敢曰阜民财。”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谦逊与感慨,认为自己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出大自然的丰富与美丽,更不敢自夸能为民众带来财富。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审美情趣。
审知留后繇潮始,潮虽盗贼使民宜。
四门学建来千士,百货泉通集众离。
仁义侯存国可窃,友于弟及政堪为。
威军节度洵威武,白马三郎果白眉。
从兹以下休更仆,景升豚犬并堪悲。
紫宸白梃仍交续,老兄虽逝子阴施。
九龙帐里栖金凤,一叶沟前放国师。
宝皇晶殿方增美,春燕梧村忽共隳。
瓦砾人来重肆虐,建州兵盛反相夷。
三山独畏陈人宝,建水愁闻杨剥皮。
沉阏干戈谁实解,蜗蛮触斗总俱糜。
难弟难兄终若此,归唐归越又奚疑。
朱连卓李成何事,空为戎首自横尸。
书缺有閒轶时见。博闻强记尤堪羡。
壁中科斗漫传疑,纸上蠹鱼空日变。
错令迂儒滞妄胸,谁为太始开生面。
我生之初尚无为,文华石匮盈千卷。
玉堂弟子三十人,破的推锋孰我先。
金台遗迹恣捃摭,中秘奇闻多手缮。
岂期嬴火二千年,此日炎灰今忽煽。
斯文将丧又十秋,断简如烟复如霰。
已教磨鼻似书绅,自怜糟粕供肴馔。
保残聊集圣贤裘,继往初携今古线。
不妨所阙慎其馀,以待同人心相衍。
口授仍忆济南生,穷愁再续虞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