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跫然亭》
《游跫然亭》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有]韵

道火何曾烧著口,问透法身藏北斗。

当时我若见云门,一杖打杀乞与狗。

(0)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寓言式的对话,展现了对佛法深邃理解的追求以及对传统禅宗精神的传承。

“道火何曾烧著口”,这句话借用佛教中的“道”来比喻佛法的真理,暗示佛法的真理并非通过言语的直接传递就能完全领悟,而是需要内心深处的体悟。这里的“烧著口”则形象地描绘了言语可能带来的局限性,强调了佛法的真谛往往超越语言所能表达的范畴。

“问透法身藏北斗”,进一步深化了对佛法的理解。这里将“法身”比作宇宙的中心,即万物的根本真理,而“北斗”则是指引方向的星座,象征着指引人们找到真理的道路。整句话意味着通过深入探索和理解佛法,人们能够洞察到宇宙的根本真理,并获得指引人生方向的力量。

“当时我若见云门,一杖打杀乞与狗”,这句诗中,“云门”是著名的禅师,此处借指高深的佛法或禅宗大师。诗人假设自己在遇见这样的大师时,会受到一杖的教训,以此来表达对佛法深刻理解的渴望。同时,将“乞与狗”作为惩罚的结果,既是一种夸张的手法,也体现了对佛法的谦逊态度和对自身修行的严格要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佛法深刻理解的追求,以及对传统禅宗精神的尊重和传承。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佛法的独到见解,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探索的浓厚兴趣。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古杭感事

入北銮舆竟不回,衔花辇路长苍苔。
九重禁地为僧舍,六代园陵变劫灰。
宋国衣冠春草绿,赵宫珠翠野花开。
虽然兴废俱天数,祸自奸臣误国来。

(0)

暑夕三首

枕石云边睡一场,藓花泉洞碧松香。
朱门正役风车苦,不识山中有此凉。

(0)

寓龙虎山示张炼师

莲盂送别万峰云,龙虎山前过小春。
草履惯穿枯岭叶,布衣犹带旧京尘。
毡寒不见游仙梦,路远谁怜倦客贫。
东望海门归未得,北风吹雪满唐巾。

(0)

尹绿坡闲吟所

苔痕分路见人家,犬护篱根卧落花。
一片林塘诗境界,四时花果隐生涯。
锄山拣日春栽药,汲水和云夜煮茶。
耕录有文须点看,旋摇松露入原砂。

(0)

仙源即事

山花幽草自成春,深入仙源欲避秦。
地僻不知南北事,相逢尽是种桃人。

(0)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

踆乌不傍飞,斂景下蒙谷。
征途险在前,而况车折轴。
夸父追羲和,欲挽丹砂毂。
意远力不任,化作邓林木。
漫漫夜何如,长歌饭觳觫。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