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均蕙圃移嘉木,正及东溪春雨时。
日晚莺啼何所为,浅深红腻压繁枝。
吴均蕙圃移嘉木,正及东溪春雨时。
日晚莺啼何所为,浅深红腻压繁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趣味。
“吴均蕙圃移嘉木”一句,表明是在一个高雅的园林中,人们正在迁移着珍贵的树木。这不仅展示了园林的修饰,而且也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
“正及东溪春雨时”这句话,则将时间背景设定在春天,细雨绵绵之际。春雨常被用来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这里则为诗人描绘的画面增添了一抹柔和而宁静的色彩。
“日晚莺啼何所为”一句,以鸟鸣声作为时间的标识,同时引出了下文。莺(一种小型鸟类,常用来形容燕子)的啼(鸣叫)声,在诗歌中通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的萌动,这里则是日暮时分的景色。
“浅深红腻压繁枝”这句,则描写了花瓣因风雨而变得湿润、沉重,压在树枝上的情形。这里的“浅深”指的是不同程度的浸湿,“红腻”则形容鲜艳且略带油光的花瓣,而“压繁枝”则展示了春天植物蓬勃生长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园林中树木、春雨、鸟鸣声和鲜花等自然元素的细腻刻画,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生动的氛围,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
北风萧萧天雨雪,洪川大陆冰嶙峋。
城闰咫尺不可越,念子郁郁伤我神。
十年骨肉更知己,四海兄弟今何人。
夫子风流本绝世,致身况在万里津。
顷聆清辞叩哀玉,复暏高价收名珍。
愚弟病归卧丘壑,山中日与蓬蒿亲。
喜看结驷来天上,又许题诗到水滨。
嗟哉十日不一见,眼底胜会真难频。
茅薝白日苦太短,秪有长夜堪留宾。
瓦垆木檠亦不恶,梅花柏叶俱鲜新。
只须对此共歌笑,莫使离别成逡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