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处千岩万壑,一钵云行鸟飞。
岁月却还惊浪,蒙头破衲同归。
随处千岩万壑,一钵云行鸟飞。
岁月却还惊浪,蒙头破衲同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诚上人的僧侣在游历四方时的景象与心境。诗中以“千岩万壑”开篇,形象地展现了山川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曲折与多变。接着,“一钵云行鸟飞”一句,通过僧侣手持钵盂行走于云间,鸟儿自由飞翔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心灵自由的氛围。
“岁月却还惊浪”则进一步深化了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主题,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不定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蒙头破衲同归”最后两句,以朴素的衣着和共同的归宿,表达了僧侣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保持着内心的平静与对佛道的坚定追求,体现了佛教中关于放下执着、追求精神解脱的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僧侣生活状态的刻画,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心平和、超越物质束缚的向往。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
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
止于便吾体,何必被罗纨。
宿雨林笋嫩,晨露园葵鲜。
烹葵炮嫩笋,可以备朝餐。
止于适吾口,何必饫腥膻。
饭讫盥漱已,扪腹方果然。
婆娑庭前步,安稳窗下眠。
外养物不费,内归心不烦。
不费用难尽,不烦神易安。
庶几无夭阏,得以终天年。
香曲亲看造,芳丛手自栽。
迎春报酒熟,垂老看花开。
红蜡半含萼,绿油新酦醅。
玲珑五六树,潋滟两三杯。
恐有狂风起,愁无好客来。
独酣还独语,待取月明回。
毡帐胡琴出塞曲,兰塘越棹弄潮声。
何言此处同风月,蓟北江南万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