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前老木几经春,阅遍泉南旧守臣。
尽向中和堂上坐,中和为治有何人。
堂前老木几经春,阅遍泉南旧守臣。
尽向中和堂上坐,中和为治有何人。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名为《中和堂》。诗中描绘了中和堂前的老木历经春华秋实,见证了无数泉南旧守臣的更迭。诗人通过这棵老木,表达了对中和堂及其治国理念的深刻思考。老木“阅遍”了历史的变迁,仿佛在诉说着中和之道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然而,诗的最后一句却提出了一个疑问:“中和为治有何人?”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当下治理方式的一种追问,即在追求和谐与平衡的过程中,真正能够做到并实践这一理念的人或群体在哪里?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引子,深入探讨了政治治理的核心价值——和谐与平衡,以及实现这一理想状态的现实挑战。
句曲外史儒仙师,开口论事剑差差。
诗律精严夺天巧,字画峭重含春姿。
一朝飘然上京邑,赤墀不拜惟长揖。
名称藉藉诸公间,落纸云烟粲星日。
玺书令任西湖滨,忽思骑虎朝玉宸。
大茅峰头斟北斗,剑佩色映江南春。
山经幽文与道帙,归藏灵涧之石室。
小劫犹割紫琳腴,大书应按皇人笔。
鬼物守护今几年,阖户勒铭师亦仙。
酒星在天照酒泉,师醉而死方陶然。
如何卧病二十日,鹤骨瘦筋神隼急。
一朝返真大浣洞,西湖山空鬼夜泣。
飞墨如雾留人间,读之锵然鸣佩环。
疑师不死不得见,老泪洒入秋苔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