秖为耽幽寂,鸣君高树中。
力微声自苦,讵敢怨秋风。
秖为耽幽寂,鸣君高树中。
力微声自苦,讵敢怨秋风。
这首诗描绘了蝉在高树中的生活状态,通过蝉的视角表达了其对幽静环境的沉迷与自我牺牲的精神。诗人以蝉自喻,借蝉鸣表达自己的情感。
“祗为耽幽寂,鸣君高树中。” 开篇点题,蝉之所以在高树中鸣叫,是因为它沉醉于这份幽静之中,不愿离开。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蝉以人的思想情感,展现出蝉对环境的偏好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力微声自苦,讵敢怨秋风。” 蝉虽然力量微小,却依然努力地发出声音,这声音充满了辛酸与坚持。然而,它并不抱怨秋风,而是默默承受着季节更替带来的自然法则。这一句不仅表现了蝉的坚韧不拔,也暗含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态度和豁达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蝉鸣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屈的人生态度。
人生聚散难为别,何况匆匆作胡越。
梅梢带雪下昭阳,明朝便隔关山月。
长城不战四夷平,臣妾一死鸿毛轻。
回凭汉使报天子,为妾奏此琵琶声。
长安城中百万户,家家竞学琵琶谱。
酸声苦调少人知,食雪天山忆苏武。
西风吹霜雁飞飞,汉宫月照秋砧衣。
嫖姚已死甲兵老,公主公主何时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