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闻楼鼓已三敲。夜迢迢。雨潇潇。
恰似真珠红酒滴春槽。
竹屋矮窗人一个,卧还起,拥薰炉,似那宵。
那宵那宵。太无聊。墨初调。香半焦。
睡也睡也,睡不稳、自煮松涛。
多分野梅红绽小溪桥。
欲踏霜桥寻梦去,怕飞雨,溅寒香,湿袖貂。
卧闻楼鼓已三敲。夜迢迢。雨潇潇。
恰似真珠红酒滴春槽。
竹屋矮窗人一个,卧还起,拥薰炉,似那宵。
那宵那宵。太无聊。墨初调。香半焦。
睡也睡也,睡不稳、自煮松涛。
多分野梅红绽小溪桥。
欲踏霜桥寻梦去,怕飞雨,溅寒香,湿袖貂。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雨夜独居的情景。开篇“卧闻楼鼓已三敲。夜迢迢。雨潇潇”以夜深人静、楼鼓声声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接下来,“恰似真珠红酒滴春槽”运用比喻,将雨滴比作珍珠红酒,形象地写出雨声的连绵和夜的静谧。
“竹屋矮窗人一个”进一步刻画了诗人居住的环境,简朴而宁静。他辗转反侧,时卧时起,拥着薰炉取暖,试图驱散心中的无聊。“那宵那宵。太无聊”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聊。
词的后半部分,诗人笔触转向夜晚的细节:“墨初调。香半焦”,暗示了他在灯下独自研磨墨汁,但心情却无法平静。“睡也睡也,睡不稳、自煮松涛”描绘了他难以入眠,只能听见窗外松涛声,更显孤独。
最后,诗人想象野外的梅花在雨中开放,自己想去寻找梦境,却又担心飞雨打湿衣袖,透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现实生活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在雨夜中的孤寂心境,以及对生活琐事的细腻感触。
匡山峙东南,积阻带晴霓。
蜿蜒三百里,峰峦转崭绝。
屹立睨中原,高擎拄天阙。
下有藏真士,散发弄松雪。
时来起渊潜,道味乃井渫。
薜萝惬幽贞,丛桂树芳烈。
行藏岂不荣,白黑因所说。
方追洪厓踪,距迷巨卿辙。
愿言就松门,挥杯共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