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目如生骨骼寒,后来曾纪短碑顽。
双垂长耳过肩角,千古遗躯落世间。
覆履有方随迹灭,守龛无语向僧閒。
想知自丑难遮断,两扇禅扉及早关。
眉目如生骨骼寒,后来曾纪短碑顽。
双垂长耳过肩角,千古遗躯落世间。
覆履有方随迹灭,守龛无语向僧閒。
想知自丑难遮断,两扇禅扉及早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独特的形象,诗人董嗣杲以"长耳相"为题,通过对人物外貌的生动刻画,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首句"眉目如生骨骼寒",暗示了这个人物眼神犀利,面容冷峻,仿佛自带一股寒气。"后来曾纪短碑顽"则暗指此人生前事迹简短,但性格坚韧,碑文虽短,却寓意其人品之坚。
"双垂长耳过肩角"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形象的独特之处,长耳越过肩膀,给人一种超然或神秘的感觉。"千古遗躯落世间"表达了对这位人物死后留下的永恒印记的感慨,尽管身躯已逝,但精神犹在人间。
"覆履有方随迹灭"暗示了此人的行为举止遵循一定的准则,但随着足迹消失,他的存在也逐渐被遗忘。"守龛无语向僧闲"则描绘了他可能是一位隐居的高僧,静静地守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与世无争。
最后两句"想知自丑难遮断,两扇禅扉及早关"揭示了诗人对人物内心的洞察,即使外表不美,也无法掩盖其内在的智慧和自我坚守。他建议关闭禅门,暗示着对尘世纷扰的隔绝,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深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独特而深沉的人物形象,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千机云锦里。看并蒂新房,骈头芳蕊。
清标艳态,两两翠裳霞袂。似是商量心事。
倚绿盖、无言相对。天蘸水。彩舟过处,鸳鸯惊起。
缥缈漾影摇香,想刘阮风流,双仙姝丽。
闲情不断,犹恋人间欢会。
莫待西风吹老,荐玉醴、碧筒拼醉。清露底。
明月一襟归思。
汉祖高风百尺台,千年客土生蒿莱。
何穷人事水东去,如故地形山四来。
江淮犹沸鲸鲵血,八十一车枉归辙。
白叟逢迎皆故人,牢酒欢呼惜将别。
崤渑迢遥非我乡,死生此地何能忘。
酒阑鸣筑动云物,青衿儿曹随抑扬。
尔时可无股肱良,端思猛士守四方。
君不闻淮阴就缚何慨慷,解道鸟尽良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