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源古君子,老去孰追随。
隐约孙能奉,高深我却知。
家传无自画,乡荐有谁为。
成立须勤苦,清哉是祖师。
团源古君子,老去孰追随。
隐约孙能奉,高深我却知。
家传无自画,乡荐有谁为。
成立须勤苦,清哉是祖师。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长的君子,他在岁月的流逝中,身边似乎已无人能与他并肩同行。诗中提到的“隐约孙能奉”,可能指的是这位君子的孙子,虽未能完全理解其深邃之处,但依然尽力相随。而“高深我却知”则表明诗人自己对这位君子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敬仰。
接着,“家传无自画”可能意味着这位君子的智慧和品德并非自我标榜,而是通过家族传承得以体现。“乡荐有谁为”则暗示了君子的名声和成就得到了乡人的认可,但具体是谁为之推荐或颂扬则未明言。
最后,“成立须勤苦,清哉是祖师”表达了对君子的敬意和学习态度。认为君子的成功和高尚品质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同时,诗人也将这位君子视为自己的精神导师,强调了学习和效仿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年长君子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其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也传递了后辈对其尊敬和学习的态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价值观念。
晨起启山户,长天空一色。
俯瞰江山遥,高深靡所极。
山上松风喧,猿啸禽虫唧。
飞湍走千溪,人语交相集。
众响成奔雷,师旷焉足给。
仰见烟云流,平观群木立。
心随耳目迁,欲返返不得。
于焉西阳沉,忽尔万象入。
风静树不摇,鸟宿众兽匿。
解衣就床眠,远听流泉急。
不将双耳迎,涓涓到胸臆。
吾臆安可逃,泉声岂当默。
上下自乾坤,勿以音象惑。
铁崖老人发毵毵,行年八十犹宜男。
琼华翠羽蛱蝶扇,柳枝桃叶芙蓉簪。
江山风月吾亦耽,日饮美酒能成酣。
散花天女绕左右,一朵一杯优钵昙。
天年得至九十九,赋诗应馀十万首。
年今六十紫髯长,先驻玉颜娱老母。
老母康侯王母同,受兹介福天长久。
春日春江春气翔,有客宛在水中央。
东村歌笑喧儿女,西岸雪艳逞梅香。
不知春色何处动,但闻春至绕春肠。
因启纱窗来晓望,飘飘兀自北风凉。
应为乾坤除枯萎,洒扫山川俟春光,从此窅冥开至阳。
太平年,景物昌。
清时朝野尽皇唐,普天之下乐无方。
虽为客,莫思乡。我生遭明盛,一日须千觞。
江头有酒莫辞醉,醉后歌讴有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