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壁卓天巧,玲珑镇空苍。
空门本虚幻,金碧何荧煌。
累壁卓天巧,玲珑镇空苍。
空门本虚幻,金碧何荧煌。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宝塔,其结构精巧,犹如直插苍穹,玲珑剔透,镇守于虚空之中,赋予了天空一种深邃的色彩。诗人以“累壁卓天巧”开篇,巧妙地将宝塔与天空紧密相连,展现出塔的高度与宏伟。接着,“玲珑镇空苍”进一步强调了宝塔的精致与坚固,它不仅屹立于天地之间,更以其独特的魅力镇守着空旷的苍穹。
随后,“空门本虚幻”一句,似乎在暗示宝塔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蕴含着某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意义。这里的“空门”,既可理解为佛教中的概念,象征着通往内心深处、超越尘世的途径,也可视为对宝塔本身虚幻而又真实的双重解读。最后,“金碧何荧煌”则以强烈的视觉效果收尾,通过金碧辉煌的色彩描绘,不仅展现了宝塔的华丽与庄严,也寓意着内在精神世界的光辉璀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宝塔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壮丽与内在的深邃,还蕴含了对人生、宇宙以及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最是一人称好处。昨日小春留得住。
梅花信信望东风,须待公归香满路。年时今已度。
长是巴山深夜雨。宣又召,凯还簇簇,要见寿觞举。
扫尽窝蜂闲绣斧。叠鼓春声欢岁暮。
燕台剑履趣锋车,银信低低传好语。紫貂裘脱与。
肘印累累映三组。但重省,西来斗水,忘却爱卿取。
群动各已息,在汝梦中游。
尘埃大地如水,儿女不堪愁。
寂寂古人安在,冉冉吾年如此,何处有高楼。
客有洞箫者,泪下不能收。庾楼坠,秦楼渺,楚楼休。
知公所恨何事,不是为封侯。
自有此山此月,说甚何年何处,重泛木兰舟。
起舞酹英魄,馀愤海西流。
任琐窗深、重帘闭,春寒知有人处。
常年笑花信,问东风情性,是娇是妒。
冰柳成须,吹桃欲削,知更海棠堪否。
相将燕归又,看香泥半雪,欲归还误。
漫低回芳草,依稀寒食,朱门封絮。少年惯羁旅。
乱山断,敧树唤船渡。
正暗想、鸡声落月,梅影孤屏,更梦衾、千重似雾。
相如倦游去。掩四壁、凄其春暮。休回首、都门路。
几番行晓,个个阿娇深贮。而今断烟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