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知隐处,古木伴荒丘。
茅屋三年筑,沙田七月收。
林疏休剪竹,溪满可行舟。
偶与邻翁饮,斜阳起更留。
无人知隐处,古木伴荒丘。
茅屋三年筑,沙田七月收。
林疏休剪竹,溪满可行舟。
偶与邻翁饮,斜阳起更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居生活的宁静画面。首句“无人知隐处”表达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幽静和远离尘世的孤寂,暗示了他选择在深山之中寻求清静。接下来的“古木伴荒丘”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而古老,但诗人并不觉得孤独,反而与自然和谐共处。
“茅屋三年筑”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对简朴生活的执着追求。而“沙田七月收”则展示了农耕生活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诗人亲自参与劳动,体验生活的甘苦。
“林疏休剪竹,溪满可行舟”写出了山居生活的闲适,竹林稀疏无需修剪,溪水丰盈可供乘舟,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和顺应。
最后两句“偶与邻翁饮,斜阳起更留”,诗人与邻居一同饮酒,夕阳西下时仍不愿离去,流露出人情的温暖和对这种简朴生活的满足与享受。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展现了山居生活的恬淡与惬意,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