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冥梅送雨,椮椮麦迎秋。
四月应徂暑,南方复重裘。
昆崙摇地轴,渤海涨河流。
天事无端错,民生若许愁。
冥冥梅送雨,椮椮麦迎秋。
四月应徂暑,南方复重裘。
昆崙摇地轴,渤海涨河流。
天事无端错,民生若许愁。
这首诗《夏寒》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描绘了夏日异常寒冷的景象与人们内心的愁绪。
首联“冥冥梅送雨,椮椮麦迎秋”以梅雨和麦田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却在夏季,营造出一种反常的氛围。梅雨季节本是春末夏初的特征,而此时却在夏季出现,暗示了天气的异常。麦田在秋季成熟,此处却在夏季“迎秋”,同样体现了季节的错乱。
颔联“四月应徂暑,南方复重裘”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反常现象。四月本应是夏季开始,人们准备避暑,但南方却需要穿上厚重的衣物,这与常规的季节变化相悖,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异常气候的惊讶和不解。
颈联“昆仑摇地轴,渤海涨河流”运用夸张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异常现象比作天地摇动、海河泛滥,形象地描绘了极端天气的威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尾联“天事无端错,民生若许愁”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自然现象混乱的感慨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们的忧虑。天象的异常不仅影响了自然界的秩序,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和不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异常气候现象的敏感和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哲学性探讨。
神圣睹河洛,造化穷阴阳。
灵书秘玄言,妙测无隐藏。
临江宋道夫,精艺名久扬。
为我作影数,知来意何长。
寒灰已无然,岂复生夜光。
鹤化或可待,烟霞庶翱翔。
青阳去遥遥,钟叟道乃彰。
观化忽神化,令人慕遐荒。
穷通有定分,流坎无庸悲。
湘累自苦亦太隘,韩子孤愤将奚为。
人生百年浑几时,鼠窥鬼瞰徒成私。
何如樊川一樽酒,往者莫究今已而。
秦川如画渭如丝,韦曲杜曲无声诗。
高堂驾空竹树里,觚棱潇洒含幽姿。
起居饮食颇自适,不矫不饰随所施。
举手为谢昌黎师,乃今平原能得之。
有时高咏归来辞,有时独酌芙蓉卮。
人间所得容力取,委之顺之夫何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