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烟波外,渔灯出远沙。
如何天海畔,亦自有人家。
落影常骇鳄,当门不聚鸦。
望中疏更密,知是屋参差。
渺渺烟波外,渔灯出远沙。
如何天海畔,亦自有人家。
落影常骇鳄,当门不聚鸦。
望中疏更密,知是屋参差。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八景之一的渔火映照海面的景象,充满了宁静与神秘的氛围。诗人以“渺渺烟波外”开篇,勾勒出一片广阔无垠的海面,烟雾缭绕,给人以深远辽阔之感。接着,“渔灯出远沙”一句,将画面聚焦于远处的灯火,仿佛是海上的点点星辉,为这静谧的海面增添了几分生气与温暖。
“如何天海畔,亦自有人家”,诗人在此处巧妙地揭示了海天一色的背景下,人类生活的痕迹并未消失,反而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更加坚韧与顽强。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的美好图景,也蕴含着对生命韧性的赞美。
“落影常骇鳄,当门不聚鸦”,这两句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鳄鱼的出现,暗示了这片海域的原始与野性;而“不聚鸦”则反衬出环境的宁静与和谐,鸦群的散去,或许是因为它们也被这份宁静所吸引,或是对这片海域的敬畏。
最后,“望中疏更密,知是屋参差”以细腻的笔触收尾,将视线从广阔的海面转向了近处的景致。疏与密的交替,不仅描绘了房屋错落有致的景象,也隐喻了生活中的变化与秩序。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台湾八景之一的独特魅力,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华亭湖泖英,秀发自眉宇。
弱冠取高第,俊声菁华圃。
珥笔侍丹螭,横经进白虎。
师道万古隆,焉惜君相忤。
折腰非所论,察眉良独苦。
秉铎两巨藩,赐环历华膴。
佐铨复掌礼,以至入政府。
开济触巨僚,勤诚结英主。
彼僚以败归,公始大摅吐。
万里却苞苴,黄金尽为土。
载观轮台诏,㝢内皆鼓舞。
始收遇巷功,不虞若濡雨。
君平昔弃世,归从此心卜。
采药北山阿,诛茅南涧曲。
事佛始解勤,爱书亦不读。
昔者甘白简,今何叨荐牍。
纵令借作眉,岂堪下同目。
汝意或鸡肋,吾事已蛇足。
终入壶公壶,长伴鹿门鹿。
以此无竞心,塞汝有窍欲。
尚愧未忘言,何如坦其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