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夕午门观灯应制·其三》
《元夕午门观灯应制·其三》全文
明 / 金幼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午夜天香散紫台,东风玉树万花开。

千官齐拜瞻龙衮,丹陛前头进寿杯。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元宵节午门观灯的盛况,充满了皇家的庄重与喜庆氛围。

首句“午夜天香散紫台”,以“午夜”点明时间,营造出夜晚的宁静与神秘感;“天香”象征着神圣与高洁,“紫台”则暗示了皇宫的尊贵与庄严。这两者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仿佛整个皇宫都被神圣的气息所包围。

次句“东风玉树万花开”,将“东风”与“玉树”联系起来,既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也比喻了节日的繁华与美丽。这里的“万花开”不仅指实际的花朵盛开,更象征着各种美好的事物在这一刻绽放,寓意着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国家的繁荣昌盛。

第三句“千官齐拜瞻龙衮”,描绘了众多官员在皇帝面前恭敬行礼的场景。“龙衮”是古代帝王的礼服,象征着皇权与威严。这句话通过“千官齐拜”的宏大场面,展现了皇家的权威和统治秩序,同时也体现了臣民对君主的忠诚与敬仰。

最后一句“丹陛前头进寿杯”,“丹陛”指的是皇宫中的红色台阶,象征着权力的阶梯。在这里,官员们向皇帝敬献酒杯,表达对皇帝长寿安康的祝福。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尊老爱幼、祈福求安的文化传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明朝元宵节午门观灯时的壮观景象,以及皇家的威严与和谐的社会氛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作者介绍
金幼孜

金幼孜
朝代:明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
猜你喜欢

寄张书绅,时闻在越

雁到寒沙一片秋,闻君犹作下邳游。

江山雄视浑绵蕞,湖海轻装只蒯缑。

醉后谏书多逐客,愁中诗史尽离忧。

赤城霞气今依旧,何必衣冠禹穴求!

(0)

丙辰元日

蜗角蛮疆息战争,海隅又复岁时更。

持家生计忧难补,比户官祖苦尚征。

对镜二毛惭易老,观书双眼幸犹明。

为充天庾催输粟,转漕功谁第一成!

(0)

次韵答东所张先生

共将蓑笠谢冠缨,中岁犹污一第名。

金马有官藏曼倩,成都无地隐君平。

邯郸我了人间梦,声誉君归使者旌。

亦恐乖崖久閒散,时方救火得无情。

(0)

先期史恭甫来同游茅山,家人已迎至镇江矣,月十二日也。意其连夜归报速来,予已到山二日,至望之暮,犹未至,岂为泥雨所阻欤?或赈饥之务未暇欤?未可知也,因作二诗唁之。·其一

恭甫铨曹期不来,兴高迹滞今人猜。

鸣鞭走马通宵报,捷径冲泥冒雨回。

(0)

金陵八咏·其六

清人爱杀梅花水,水弄梅花清杀人。

我有清诗传不尽,更凭雪月写精神。

(0)

题松泉图为张伯牧中舍

松泉之图心外景,何以邮之称我心。

我心似有松泉在,流地参天万万寻。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