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偏无客过吾庐,寒食清明入燕居。
骥子捧瓯仍腊茗,孟光举按只春蔬。
蝇沾香篆浑伤字,蜂蹙瓶花半堕书。
习气未除还自笑,却将佳节付三馀。
地偏无客过吾庐,寒食清明入燕居。
骥子捧瓯仍腊茗,孟光举按只春蔬。
蝇沾香篆浑伤字,蜂蹙瓶花半堕书。
习气未除还自笑,却将佳节付三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寒食清明时节独居燕居的生活情景,透露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氛围。首句“地偏无客过吾庐”,点明了环境的幽静与孤独,诗人身处偏僻之地,无人来访,营造了一种与世隔绝的意境。接着,“寒食清明入燕居”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寒食清明之际,诗人独自在燕居中度过。
“骥子捧瓯仍腊茗,孟光举按只春蔬”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生活中的日常细节。骥子(可能是指家中的宠物或侍从)为诗人端来腊茶,而孟光(古代传说中的贤妻)则为他准备了春季的蔬菜,这些温馨的画面体现了生活的质朴与和谐。
“蝇沾香篆浑伤字,蜂蹙瓶花半堕书”则进一步描绘了室内的景象,苍蝇不慎沾到了香篆上,使得字迹模糊;蜜蜂忙碌于瓶花间,花瓣散落,打翻了书页。这些小插曲虽非刻意为之,却也增添了生活的情趣,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细腻观察。
最后,“习气未除还自笑,却将佳节付三馀”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习惯性的反思与幽默自嘲,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佳节本应是欢聚之时,但诗人却将其融入日常的闲暇时光(三馀,指冬夜、夏夜、雨日,古人认为这三时可用来读书学习),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珍惜当下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处燕居的生活状态,以及在平凡生活中寻找乐趣与意义的精神追求,富有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水晶宫殿,放三千龙女,凌波浮浴。
花里雕房分洞户,隐隐钉头齐簇。
处子娇羞,碧裙无袖,密护圆瑳玉。
堤头微露,半身犹掩金绿。
知是紫府筵开,□随纤指,出玲珑窗屋。
倩剥霓裳轻手搔,掐损些些香玉。
端的中心,密藏芳意,苦苦何时足。
巴城憔悴,采歌犹闻新曲。
茅舍柴门昼亦扃,松姿鹤骨向人清。
阖门饘粥千金重,九品冠裳一唾轻。
仁义到头焉用稼,声名真是岂其卿。
我惭瘦马冲烟雨,不得从容慕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