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抛却、一年春计。对酒当歌,旧狂重理。
槛外东风,流莺唤我、定何意。
灯初茗后,才领略、江南味。
醉眼问花枝,已晕入、蔫红窗纸。身寄。
叹江关老去,怕说故山烽起。
红桥廿四,且分付、杜郎憔悴。
甚倦旅、一别西湖,却来傍、要离眠地。
祇无恙黄垆,凭吊先生归只。
未抛却、一年春计。对酒当歌,旧狂重理。
槛外东风,流莺唤我、定何意。
灯初茗后,才领略、江南味。
醉眼问花枝,已晕入、蔫红窗纸。身寄。
叹江关老去,怕说故山烽起。
红桥廿四,且分付、杜郎憔悴。
甚倦旅、一别西湖,却来傍、要离眠地。
祇无恙黄垆,凭吊先生归只。
这首《长亭怨慢》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陈锐所作,词中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人生变迁的感慨。开篇“未抛却、一年春计”,透露出词人对过去一年计划的怀念,而“对酒当歌,旧狂重理”则展现出词人借酒消愁,试图找回往昔豪情的场景。
“槛外东风,流莺唤我、定何意”描绘了春天景色,以东风和流莺的呼唤,暗示着时光催人老去,词人心中充满疑惑。“灯初茗后,才领略、江南味”则通过品茗赏景,品味江南的韵味,流露出淡淡的乡愁。
“醉眼问花枝,已晕入、蔫红窗纸”描绘醉酒后的朦胧景象,花枝在眼中模糊,仿佛连窗纸都染上了淡淡的红色,反映出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身寄。叹江关老去,怕说故山烽起”表达了词人远离家乡,感叹岁月无情,对战乱烽火的担忧。
“红桥廿四,且分付、杜郎憔悴”借杜牧的典故,表达自己漂泊在外,身心疲惫,与美景相对,更显凄凉。“甚倦旅、一别西湖,却来傍、要离眠地”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疲惫和对故乡西湖的深深思念,以及身处险境的不安。
最后,“祇无恙黄垆,凭吊先生归只”以黄垆(酒店)为凭吊之地,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怀念,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归乡的愿望,但又担心时局动荡,只能借酒浇愁,期盼平安归来。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珍重甘芳挹注殊,一筒中引万玑珠。
坐观偷渡违行地,领略初生胜啖臾。
庐岫飞流宁复稚,江心远没亦成奴。
法同抱瓮非机事,谷里经纶总是愚。
雪窗耀眼明,披衣起梳栉。
镜光合雪光,光欲透肤革。
面纹千百条,旁行相虬结。
白髭藏须中,似欲逃剪镊。
近服首乌丸,我首何曾黑?
回念四旬间,悲欢几经历。
愁核埋胸腑,年深愁花发。
皱纹乃蓓蕾,霜毛为枝叶。
譬彼治田人,种麦而得麦。
仙药岂能变,况饵木与石。
白黑亦何殊,毋强生分别。
且觅般若汤,一浇磊块穴。
葛巾不束毛,纱祫常见肘。
无日不酲花,有时坐枯柳。
天地一排场,谁分旦与丑。
神仙既荒唐,富贵复难偶。
杭人有谚言,言卑趣则有。
雷峰变作糟,西湖化为酒。
藕花作美人,一歌了一口。
三万六千回,一回三百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