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岂作置书邮,尽弃函封向石头。
故迹不随烟草没,遗风长与大江流。
悲台鹰下川云暮,别国龙回岳雨秋。
君过渚傍须舣棹,题诗相寄莫沈浮。
高人岂作置书邮,尽弃函封向石头。
故迹不随烟草没,遗风长与大江流。
悲台鹰下川云暮,别国龙回岳雨秋。
君过渚傍须舣棹,题诗相寄莫沈浮。
这首元代张翥的诗《分题投书浦送沙彦文架阁之江西》以投书浦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首句“高人岂作置书邮”暗示了友人沙彦文的高洁品格,他不会仅仅通过寻常的书信传递情感。次句“尽弃函封向石头”描绘了友人将书信投入江中的豪迈之举,石头象征着历史的沉淀。
第三句“故迹不随烟草没”强调了历史痕迹的永恒,即使人事变迁,这些遗迹也不会被遗忘。第四句“遗风长与大江流”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友人的精神如同江水般源远流长。
第五、六句“悲台鹰下川云暮,别国龙回岳雨秋”通过描绘鹰在傍晚的江边盘旋和龙舟在秋雨中归来的情景,寓言友人即将远离,带走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结尾两句“君过渚傍须舣棹,题诗相寄莫沈浮”则是对友人的叮嘱,希望他在路过渚边时停船,留下诗句,不要让友情沉没于时间的洪流中。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又寓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和对友谊的珍视。
忆我丙戌年,春风三月时。
驻马樊仲国,渡江恣盘嬉。
背载双葫芦,笑杀襄阳儿。
兴到即野饮,菜花迷大堤。
寻碑万山顶,访古习郁池。
晓探鹿门去,晚度檀溪归。
落日三板船,快泻青琉璃。
苍苍渔梁渡,馀映依山陂。
同袍两三人,今或宰木累。
当年仲宣楼,为我作生期。
城头一挥笔,顷刻千字诗。
瓠落秖无用,成就苍髯髭。
风雪满天地,江山寂如遗。
残檠照颜色,小火不上衣。
岂独□倦意,伤怀空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