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开后。一朵疑堆绣。绝色年年常似旧。
因甚不随春瘦。脂痕淡约蜂黄。可怜独倚新妆。
太白醉游何处,定应忘了沈香。
百花开后。一朵疑堆绣。绝色年年常似旧。
因甚不随春瘦。脂痕淡约蜂黄。可怜独倚新妆。
太白醉游何处,定应忘了沈香。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词人张炎的作品,名为《清平乐·为伯寿题四花牡丹》。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牡丹花的词,通过对牡丹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不变的赞美之情。
“百花开后,一朵疑堆绣”一句,设定了牡丹独特的地位,在众多花卉开放之后,它仍然引人注目,如同精致的织锦一般。接着,“绝色年年常似旧,因甚不随春瘦”表达了牡丹每年都能够保持其绝妙颜色的观点,似乎它与其他随着季节变化而凋零的花朵不同。
“脂痕淡约蜂黄,可怜独倚新妆”这两句,则具体描绘了牡丹的色泽和姿态,脂质般的花瓣轻柔地带有微妙的蜂黄色,这种颜色给人一种既温婉又让人不忍心触碰的感觉。同时,诗人对这朵独自倚靠在新妆(可能指的是新装饰的园林或亭台)中的牡丹表示出怜爱之情。
最后,“太白醉游何处,定应忘了沈香”则是一种浪漫的想象,诗人假设李白如果在某个地方沉醉于酒精和自然美景中,他一定会忘记其他所有花朵,包括著名的沈香。这里的“太白”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别称,而“沈香”则是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这句话强调了牡丹在众多美好事物中的独特地位,即便是在醉酒和自然之美中,也难以忘怀。
总体来看,这首词通过对牡丹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永恒美丽的追求与赞赏,同时也表现出了词人自身的情感和审美趣味。
秋士心情,况遇著、客里西风落叶。
惆怅侧帽行来,隔溪景凄绝。没半点、空香似梦;
只几簇、野花如血。莎草寒幽,石烟荒淡,莺蝶飞歇。
试问取、旧日繁华,有饼媪、浆翁尚能说。
道是廿年弹指,竟风光全别。
真不信、寻常亭榭,也例逐、沧桑棋劫。
何怪宋苑陈宫,荒蛄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