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新郑》
《过新郑》全文
清 / 郑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旷莽平原烟树昏,大河东影接遥村。

天清马度芣騩道,日落乌盘桔柣门。

促促封轺迷岁月,駪駪行李老乾坤。

三年两食溱头店,壁上犹馀旧墨痕。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经新郑时所见的辽阔平原与黄昏景色,以及旅途中的孤独与岁月的流逝。首联“旷莽平原烟树昏,大河东影接遥村”以广阔的平原和昏暗的烟树起笔,营造出一种苍茫的氛围,大河的东影与远处村落相连,更添了几分辽远之感。颔联“天清马度芣騩道,日落乌盘桔柣门”则通过天清地阔的背景,展现了马儿在芣騩道上行走的情景,随着太阳西下,乌鸦盘旋于桔柣门之上,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

颈联“促促封轺迷岁月,駪駪行李老乾坤”转而抒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旅途艰辛的感慨。封轺(官车)的匆匆行进,似乎迷失了时间的轨迹;而随行的行李,在这广袤的天地间显得格外渺小,见证了岁月的流转与世事的沧桑。尾联“三年两食溱头店,壁上犹馀旧墨痕”则以具体的细节收束全诗,三年两次在溱头店停留的经历,墙上还留有往昔的墨迹,这些都成为了诗人旅途中不可磨灭的记忆,既是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旅途生活的深刻体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作者介绍

郑珍
朝代:清   字:子尹   号:柴翁   籍贯:贵州遵义   生辰:1806—1864

郑珍(1806~1864)清代官员、学者。字子尹,晚号柴翁,别号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长,贵州遵义人。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治经学、小学,亦工书善画,还是晚清宋诗派作家,其诗风格奇崛,时伤艰涩,与独山莫友芝并称“西南巨儒”。所著有《仪礼私笺》、《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郑学录》等。
猜你喜欢

崔司成后渠精舍八首·其二

清渠横舍后,碧色动城隅。

寒掠垂檐幕,光摇插架书。

斜风飘白鸟,落日倚红蕖。

渺渺江湖兴,投竿岂羡鱼。

(0)

赠别同年王大参唯忠

孝皇丙辰岁,临轩策贤良。

嘉运属休畅,群才兢腾骧。

摇笔演明略,阶墀殷琳琅。

天颜豁开纳,宰辅勤明扬。

蕞尔泥涂身,并遂云霄翔。

服官列庶位,展义各均当。

述作备文物,论思补遗忘。

彬彬慎六职,肃肃司群方。

小大虽异适,风烈互成章。

王度凛绳直,而谁越官常。

公曹幸暇豫,朋从蔼相将。

郊圻阳春候,出入俨颙昂。

朱楼上客座,赋咏飞羽觞。

通家披露驩,胶漆难比量。

绸缪誓靡隔,没齿奉轩黄。

匪若萧朱俦,晚节竟参商。

中路厄阳九,昏阴暗岩廊。

明明圣哲姿,垂拱示贞藏。

青霄走罔两,妖彗扰天纲。

诛求竭井里,流窜连冠裳。赤眉称乱首,万姓疲?攘。

翠华无时出,六军行裹粮。

众人贵附和,直士死路傍。

吾侪婴祸网,骈首投豺狼。

穷途莽星散,音耗眇相望。

壮者半投窜,耆宿多丧亡。

时观礼闱籍,涕泪空徬徨。

皇天眷周历,中兴启宣王。

四凶润齐斧,元恺森朝行。

宿雾一朝豁,赐环皆老苍。

春风洗颜色,仍馀旧冰霜。

武林大藩岳,与君忝同堂。

生涯百忧后,感激意弥长。

努力奋末路,愿收桑榆光。

相期举反侧,置彼席与床。

提携双玉龙,永夜歌慨慷。

长啸登吴山,引首望八荒。

至哉虞舜德,威凤来何乡。

逢时乐无度,陈义规太康。

清秋万寿节,献表合四方。

当君整冠佩,告别两仓皇。

始饯出国门,再饯临河隍。

持袂累成泫,沉痛咽中肠。

匪以私䁥故,重为同袍伤。

君才久外屈,清庙需圭璋。

我官已踰分,敞□思鱼梁。

祇恐遂乖隔,薰身失兰房。

所愿崇一德,安国系苞桑。

仰歌天保什,用抵伐木章。

(0)

徐学士子容薜荔园十二首·其一思乐堂

久家湖山上,解揽湖山奇。

先君嘉遁地,堂构开洪基。

嘅昔未穷乐,贻今无尽思。

伤心夜台日,不照春园枝。

(0)

野亭公杂咏六首·其六野篱

插竹绕荒畹,扶疏亦成藩。

牛羊绝来往,养此幽兰根。

芳菲与众赏,何用高重垣。

况对南山色,可以倾吾樽。

(0)

拟古十一首·其二

高楼临大路,中有倾城姝。

夭夭若桃李,的的如明珠。

款款理机杼,洋洋诵诗书。

荡子久从征,岁岁空床居。

借问女何名,云是古罗敷。

(0)

采樵歌效竹枝体·其六

腰镰空出负薪还,上岭身轻下岭艰。

东方黑云将雨至,培塿险过太行山。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