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朱惟四读书峡山青歌楼》
《赠朱惟四读书峡山青歌楼》全文
明 / 李云龙   形式: 古风

江流宛转双崖束,一线清湍迸寒玉。

峰头古刹旧飞来,老衲题云倚修竹。

蛰龙一去灵泉枯,淙碧轩边空绿芜。

二禺帝子不可见,洞口猿啼吊大苏。

朱生早得丘中趣,复搆丹楼占云住。

飞岩绝磴阒无人,山鬼时窥读书处。

楼前夜静天风发,林响溪声互相答。

琉璃水面灵犀浮,金锁刮波寒戛戛。

朱生此时生远心,坐对澄江发朗吟。

披烟每向瑶坛上,步月还过珠树林。

白云隔断红尘路,欲往茫茫不知处。

却恐淩风羽翼成,与楼一夜还飞去。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峡山青歌楼的壮丽景色和朱惟四在此读书的生活情景,充满了浓厚的自然美和人文气息。

首句“江流宛转双崖束”,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江水在两座峭壁间蜿蜒流淌的景象,展现出山水之美。接着,“一线清湍迸寒玉”一句,将湍急的水流比作寒玉,形象地表现了水的清澈和寒冷,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幽静。

“峰头古刹旧飞来,老衲题云倚修竹”描绘了一幅古刹与山峰相映成趣的画面,老僧倚靠修长的竹子,题字于云间,既展现了僧人的超然物外之态,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意境。

“蛰龙一去灵泉枯,淙碧轩边空绿芜”通过“蛰龙”这一神话元素,表达了对过去生机勃勃景象的怀念,而“灵泉枯”则暗示了环境的变迁,使得原本充满活力的地方变得荒凉。然而,“淙碧轩边空绿芜”中的“空”字,又透露出一种空灵、宁静的美感。

接下来,“二禺帝子不可见,洞口猿啼吊大苏”两句,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故事,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同时“洞口猿啼”这一细节,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神秘。

“朱生早得丘中趣,复搆丹楼占云住”描述了主人公朱惟四在山中读书、居住的情景,他早年就领悟到了山林间的乐趣,并建造了丹楼,与自然融为一体。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飞岩绝磴阒无人,山鬼时窥读书处”描绘了朱惟四读书之处的寂静与神秘,山鬼的出现,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奇幻色彩。

“楼前夜静天风发,林响溪声互相答”通过夜风、林响、溪声的交织,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琉璃水面灵犀浮,金锁刮波寒戛戛”以琉璃般的水面和灵动的灵犀,以及金锁在波浪上的寒光,描绘了一幅富有动态感和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美丽。

最后,“朱生此时生远心,坐对澄江发朗吟”表达了朱惟四在澄澈江水前的深思与高吟,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峡山青歌楼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对朱惟四生活状态的展现,不仅赞美了自然之美,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作者介绍

李云龙
朝代:明

李云龙,字烟客。番禺人。少补诸生,负奇气,一时名士多严事之。绌于遇,以赀游国学,卒无成。走塞上,客东莞袁崇焕所。时崇焕总制三边,威名大震,云龙在幕参其谋。既而崇焕死,遂为僧,称二严和尚。明亡,不知所终。著有《雁水堂集》、《啸楼前后集》、《遗稿》、《别稿》行世。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二、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李云龙诗,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手抄本《啸楼诗集》为底本,参校以广东省地方文献馆民国铅印本《啸楼集》及清温汝能《粤东诗海》。
猜你喜欢

冲西即事二首·其二

一层潮汐一层高,枯港回沙起怒涛。

鸦背夕阳空万瓦,鸭头春水断三篙。

难来闽布况吴布,岂有江艘与广艘!

从此津梁无利涉,环山蔽海更添牢。

(0)

日本杂事诗·其七十八

一千五百年前纸,在在神灵为护持。

如见古人如见佛,焚香百拜展经时。

(0)

八用前韵·其一

惊天重鼓女娲簧,横逼君弦变履霜。

跪地习闻提冒絮,夺门祸遂起萧墙。

日中倾蜺何无忌,海外医龙竟有方。

闻道八神齐警跸,人间早既唱《堂堂》。

(0)

再述·其一

誓师仗钺大王雄,虐使连声詈宋聋。

万国谈瀛惊创见,八方震电怒环攻。

寇来直指齐云观,兵起谁张救日弓?

况是黑龙江上月,旌旗光照血波红。

(0)

己亥杂诗·其四十五

长恨古人吾不见,又疑诸史半欺谩。

女王铜镜委奴印,亲手摩挲对面看。

(0)

夜泊高陂其地多竹

一篷凉月冷于秋,万竹潇潇俯碧流。

欲拟勾留留不得,明年何处梦黄州?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