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江门弄钓丝,清閒到老亦何辞。
风波薄暮看投楫,裘葛无心祇顺时。
身世频频催白日,文星恰恰照南陲。
一樽相送情难尽,手擘轻红饯荔枝。
日日江门弄钓丝,清閒到老亦何辞。
风波薄暮看投楫,裘葛无心祇顺时。
身世频频催白日,文星恰恰照南陲。
一樽相送情难尽,手擘轻红饯荔枝。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光所作的《赠别石斋先生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石斋先生离别的场景,充满了深情厚谊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日日江门弄钓丝”,以日常的垂钓生活为背景,暗示了诗人与石斋先生之间的闲适友谊。接着,“清閒到老亦何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简单而宁静生活的喜爱,即使到老也愿意享受这份清閒。
“风波薄暮看投楫”描绘了傍晚时分,两人可能在江边共赏夕阳,投下船桨,象征着即将分别的不舍与平静。接下来,“裘葛无心祇顺时”则表明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自然态度,不刻意追求,只是随顺时节的变化,暗喻了对友情的淡泊与从容。
“身世频频催白日”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匆忙,时间的流逝让人不禁感慨。而“文星恰恰照南陲”则以文星(古代指文学才华)比喻石斋先生,赞美他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南方的边界,寓意着石斋先生的才华与影响力。
最后,“一樽相送情难尽,手擘轻红饯荔枝”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情厚谊。一樽酒不足以表达离别的不舍,只能通过赠送荔枝来寄托对未来的思念与祝福。荔枝在中国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这一细节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石斋先生深厚的情谊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淼淼霅寺前,白蘋多清风。
昔游诗会满,今游诗会空。
孤吟玉凄恻,远思景蒙笼。
杼山塼塔禅,竟陵广宵翁。
饶彼草木声,髣髴闻馀聪。
因君寄数句,遍为书其丛。
追吟当时说,来者实不穷。
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
送君溪鸳鸯,彩色双飞东。
东多高静乡,芳宅冬亦崇。
手自撷甘旨,供养欢冲融。
待我遂前心,收拾使有终。
不然洛岸亭,归死为大同。
河水昏复晨,河边相送频。
离杯有泪饮,别柳无枝春。
一笑忽然敛,万愁俄已新。
东波与西日,不惜远行人。
少年多武力,勇气冠幽州。
何以纵心赏,马啼春草头。
迟迟平原上,狐兔奔林丘。
猛虎忽前逝,俊鹰连下韝。
俯身逐南北,轻捷固难俦。
所发无不中,失之如我雠。
岂唯务驰骋,猗尔暴田畴。
残杀非不痛,古来良有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