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雨过旬日,希霖又一时。
油云才布絮,膏澍遂棼丝。
洗涤炎威赫,滂流恺泽滋。
黍华利结实,稻秀起将萎。
檐响宁教久,漏声那碍迟。
朝簪群候谒,此喜不为私。
弗雨过旬日,希霖又一时。
油云才布絮,膏澍遂棼丝。
洗涤炎威赫,滂流恺泽滋。
黍华利结实,稻秀起将萎。
檐响宁教久,漏声那碍迟。
朝簪群候谒,此喜不为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喜雨的喜悦之情。首句“弗雨过旬日”,描述了长时间的干旱之后,终于迎来了雨水。接着“希霖又一时”则表达了雨水虽少但恰到好处,及时解渴。接下来几句“油云才布絮,膏澍遂棼丝”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云彩如棉絮般铺开,雨水如细丝般倾洒的情景。
“洗涤炎威赫,滂流恺泽滋”两句,生动地展现了雨水清洗炎热,滋润大地的景象。“黍华利结实,稻秀起将萎”则通过农作物的生长变化,进一步强调了雨水对于农业的重要性,雨水使得即将枯萎的稻谷重新焕发生机。
最后,“檐响宁教久,漏声那碍迟”表达了诗人对雨水的喜爱与期待,即使雨水持续时间长一些,也愿意等待。“朝簪群候谒,此喜不为私”则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并非个人私欲,而是对民众福祉的关切和喜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喜雨带来的自然景观和社会效果,表达了诗人对雨水的赞美和对民众生活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