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苍苍塞土紫,雪花如沙月如水。
穹庐酒暖貂裘湿,匈奴角声全部起。
将军弯弓发指冠,指堕马猬心不寒。
士卒并持苏武节,酋魁莫作李陵看。
燕山苍苍塞土紫,雪花如沙月如水。
穹庐酒暖貂裘湿,匈奴角声全部起。
将军弯弓发指冠,指堕马猬心不寒。
士卒并持苏武节,酋魁莫作李陵看。
这首明代诗人顾彧的《塞上曲》描绘了一幅边塞雄浑壮丽的画面。首句“燕山苍苍塞土紫”,以苍茫的燕山为背景,展现出边疆大地的沉稳与厚重,紫色的土壤更显其独特风貌。接下来的“雪花如沙月如水”则通过比喻,形容雪落如沙,月色皎洁,营造出边塞夜晚的寂静与冷冽。
“穹庐酒暖貂裘湿”描绘了战士们在寒冷中围炉饮酒取暖的情景,貂皮大衣都被酒气浸湿,显示出他们豪放的生活状态和坚韧的精神。然而,“匈奴角声全部起”又暗示了紧张的战事气氛,敌人的号角声骤然响起,预示着战斗即将来临。
“将军弯弓发指冠,指堕马猬心不寒”刻画了一位英勇无畏的将军形象,他弯弓搭箭,连手指都因紧张而颤抖,但即使面临生死,他的内心依旧坚定无比。最后一句“士卒并持苏武节,酋魁莫作李陵看”,借典故激励士兵们坚守忠诚,像苏武那样宁死不屈,警告敌酋不可小觑他们的斗志,暗示了对敌人的蔑视和对自己军队的自豪。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场景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壮志,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的敬仰和对国家边防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