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袍绿鬓映朝行,袖捧天书下玉堂。
入洛重看枚叔简,还家不数买臣章。
星槎醉泛梁园月,昼锦浓薰御苑香。
同学少年争接席,肯云裘马有辉光。
绯袍绿鬓映朝行,袖捧天书下玉堂。
入洛重看枚叔简,还家不数买臣章。
星槎醉泛梁园月,昼锦浓薰御苑香。
同学少年争接席,肯云裘马有辉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杜大使在前往河南执行使命时的风采与荣耀。首句“绯袍绿鬓映朝行”,以鲜艳的绯红官袍和青绿色的鬓发,生动地展现了杜大使的威仪与身份。接着,“袖捧天书下玉堂”一句,通过“天书”这一象征权力与知识的词汇,以及“玉堂”这一古代官署的名称,进一步强调了杜大使的身份尊贵和职责重大。
“入洛重看枚叔简,还家不数买臣章”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杜大使才能与成就的赞誉。枚叔简和买臣章分别指汉代文学家枚乘和西汉时期的名将朱买臣,他们都是才华横溢、功勋卓著的人物。这两句暗示杜大使不仅在官场中表现出色,其才能和贡献也堪比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星槎醉泛梁园月,昼锦浓薰御苑香”描绘了杜大使在赴任途中享受美景,以及抵达目的地后受到热烈欢迎的情景。星槎泛月,象征着旅途中的浪漫与自由;昼锦浓薰御苑香,则形象地展示了杜大使到达目的地后,受到朝廷和地方的隆重接待,香气四溢,彰显了其荣耀与威望。
最后,“同学少年争接席,肯云裘马有辉光”表达了杜大使在同僚和年轻一代中的影响力和受人尊敬的地位。这句诗暗示杜大使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还在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中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杜大使形象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其作为一位杰出官员的风采、成就和影响力,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政治人物的期待与赞美。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