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筒惯写红夷字,鴃舌能通先圣书。
何物儿童真拔俗,琅琅音韵诵关雎。
鹅筒惯写红夷字,鴃舌能通先圣书。
何物儿童真拔俗,琅琅音韵诵关雎。
这首诗描绘了异域文化与传统儒家教育的融合场景。"鹅筒惯写红夷字,鴃舌能通先圣书"两句,以鹅筒和鴃舌为喻,生动地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书写与语言交流。鹅筒,可能指的是鹅毛笔,古代书写工具;红夷字,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文字或书法风格。鴃舌,借指方言或地方口音,这里用来形容能够理解并传达先圣之书的智慧。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沟通。
后两句“何物儿童真拔俗,琅琅音韵诵关雎”则转向对儿童的赞美。"何物儿童"表达了对这些孩子的惊讶和赞叹,他们虽出身于异域风俗之中,却能展现出超乎寻常的素养和才华。“真拔俗”强调了他们的与众不同,而“琅琅音韵诵关雎”则描绘了他们诵读《诗经》中《关雎》篇的情景,声音清脆悦耳,充满了古典文化的韵味。这不仅表现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也体现了诗人在面对这种文化交融时的感慨和欣赏。
南人爱舟畏乘马,匪惟畏马兼畏车。
车轮触石声轣■,震耳奚啻晴雷驱。
不如一叶任掀簸,银涛雪浪冲江湖。
繄予北行四千里,今日舣棹登车初。
平生经历所未惯,童仆蹙缩吾洒如。
物情世态看烂熟,遭际随分足以娱。
红尘茫茫陆亦海,风波欲作何地无。
心空不涉分别想,九折之坂皆坦途。
试观舴艋日随海鸥泛,薄笨亦驾吴牛趋。
扣舷执靷各有适,燕歌越唱互答安有殊。
濒海多奇峰,势若神所镂。
入秋事登陟,缘畦穷野堠。
豁兹耳目奇,失喜脱尘囿。
晨光澹疏林,娇云蔽遥岫。
阴磴垂千尺,巉绝穿积溜。
蜃阁时晦明,洪波或吞受。
风雨来半空,苍茫失晴昼。
俯瞰千村迷,屹立一峰秀,贾勇探幽景,小憩得梵构,杂花媚秋容,暗泉喷幽窦。
了了浮修眉,丹青妙刻绣。
创造自孙吴,残碑不可读。
但能辨旃蒙,漫漶迷蝌籀。
吊古余遥情,兴废理孰究。
东望秦驻山,坤维相蹑就。
图经九十九,罗列如饤饾。
睹此造化工,灵境为辐凑。
此中有芝田,或者群仙耨。
摩挲长松下,恍闻笙竽奏。
野衲建精蓝,忍草遍寒甃。
蠲渴资茗柯,清气溢襟袖。
暂解人事缚,一与烟霞觏。
同游竞跻攀,吾意仍稽留。
微吟憺忘归,余青恋回首。
《秋日同龙威游金粟山》【清·舒瞻】濒海多奇峰,势若神所镂。入秋事登陟,缘畦穷野堠。豁兹耳目奇,失喜脱尘囿。晨光澹疏林,娇云蔽遥岫。阴磴垂千尺,巉绝穿积溜。蜃阁时晦明,洪波或吞受。风雨来半空,苍茫失晴昼。俯瞰千村迷,屹立一峰秀,贾勇探幽景,小憩得梵构,杂花媚秋容,暗泉喷幽窦。了了浮修眉,丹青妙刻绣。创造自孙吴,残碑不可读。但能辨旃蒙,漫漶迷蝌籀。吊古余遥情,兴废理孰究。东望秦驻山,坤维相蹑就。图经九十九,罗列如饤饾。睹此造化工,灵境为辐凑。此中有芝田,或者群仙耨。摩挲长松下,恍闻笙竽奏。野衲建精蓝,忍草遍寒甃。蠲渴资茗柯,清气溢襟袖。暂解人事缚,一与烟霞觏。同游竞跻攀,吾意仍稽留。微吟憺忘归,余青恋回首。
https://shici.929r.com/shici/q73Wfvnr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