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林野居,布絮不粗完。
及为羁旅人,被服乃绮纨。
何以出胜处,为君究其端。
篱苏不馥郁,传自故老言。
鲁邦无君子,子贱岂所伦。
东方足文史,得饱在长安。
苏秦主父偃,亦各有后叹。
况乎今异古,而本无一廛。
自非稍激昂,何以脱饥寒。
辞乡挈囊书,岂敢言王官。
苟免沟壑祸,微生已成全。
文章盖有力,温燠此其源。
遂离厮养科,首尾只十年。
箧衣亦何者,聊足覆衰残。
有破得纫补,有新得缝刓。
因嗟为短诗,所以记初难。
畴昔林野居,布絮不粗完。
及为羁旅人,被服乃绮纨。
何以出胜处,为君究其端。
篱苏不馥郁,传自故老言。
鲁邦无君子,子贱岂所伦。
东方足文史,得饱在长安。
苏秦主父偃,亦各有后叹。
况乎今异古,而本无一廛。
自非稍激昂,何以脱饥寒。
辞乡挈囊书,岂敢言王官。
苟免沟壑祸,微生已成全。
文章盖有力,温燠此其源。
遂离厮养科,首尾只十年。
箧衣亦何者,聊足覆衰残。
有破得纫补,有新得缝刓。
因嗟为短诗,所以记初难。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吕南公从过去贫苦生活到后来成为羁旅之人的转变,以及他对于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中提到“畴昔林野居,布絮不粗完”,描绘了诗人过去在山林中的朴素生活,穿着粗糙的布衣。然而,“及为羁旅人,被服乃绮纨”则表明他后来成为了漂泊在外的人,衣着华丽。这种变化反映了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的提升。
接着,诗人通过“篱苏不馥郁,传自故老言”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社会风气的变化。接下来的几句“鲁邦无君子,子贱岂所伦。东方足文史,得饱在长安。苏秦主父偃,亦各有后叹”则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以及对知识与权力关系的思考。
“况乎今异古,而本无一廛”强调了时代变迁,个人命运也随之改变。诗人认为,如果没有一些激进的态度,就难以摆脱贫困和饥饿。他离开家乡,带着书籍,虽然没有追求官职,但为了生存,他努力避免陷入困境。
最后,“文章盖有力,温燠此其源。遂离厮养科,首尾只十年。箧衣亦何者,聊足覆衰残。有破得纫补,有新得缝刓”表达了文章的力量能够帮助人们抵御寒冷,他在文学道路上奋斗了十年。对于衣物,他能修补旧衣,缝制新衣,以适应不同的需求。诗人通过这些描述,展现了他对生活的坚韧态度和对文学的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经历的转变,也蕴含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变迁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
西掖门外驻征轩,修书院中倾别酒。
诸公磊落方具来,顾我衰迟亦何有。
祖侯衔使才北归,亟请甘棠复西走。
函关候吏齐引领,翰林主人惜分手。
高谈抵掌华屋头,赋咏题诗乐难朽。
飞觞举白至无算,击楫誓清不殓九。
著鞭壮士空后时,隐几先生仍丧偶。
定国能饮动论石,山公雅望潜增斗。
纷纷醉袂影就判,怊怅高阳一狂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