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全湖暮色,莽空阔,浸寒光。
更吹老西风,山容减黛,桥迹微霜。微茫。
白波无际,舞鱼龙、匝地泻银潢。
孤鹤横江掠影,几人击桨招凉。鸣珰。西子初妆。
桐叶响,彻东厢。有晶宫幻出,珠光火齐,剑气干将。
鸳鸯。倩他鹊影,作蓝桥、渡我涌金塘。
莫似琵琶浦口,浮梁来往参商。
荡全湖暮色,莽空阔,浸寒光。
更吹老西风,山容减黛,桥迹微霜。微茫。
白波无际,舞鱼龙、匝地泻银潢。
孤鹤横江掠影,几人击桨招凉。鸣珰。西子初妆。
桐叶响,彻东厢。有晶宫幻出,珠光火齐,剑气干将。
鸳鸯。倩他鹊影,作蓝桥、渡我涌金塘。
莫似琵琶浦口,浮梁来往参商。
这首《木兰花慢》(其四)以“平湖秋月”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夜湖景图。开篇“荡全湖暮色,莽空阔,浸寒光”,以广阔的湖面和深沉的暮色起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接着,“更吹老西风,山容减黛,桥迹微霜”,通过西风的吹拂,山色的淡褪和桥上的微霜,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萧瑟与静美。
“微茫。白波无际,舞鱼龙、匝地泻银潢。”这一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将湖面上的波光粼粼比作鱼龙在跳舞,又仿佛是银潢倾泻大地,生动地展现了湖面的动态之美。紧接着,“孤鹤横江掠影,几人击桨招凉”,通过孤鹤的飞翔和几人划船的情景,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人物的参与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鸣珰。西子初妆。桐叶响,彻东厢。”这里借用了西施初妆的故事,以及桐叶在风中摇曳的声音,不仅增添了历史文化的韵味,也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最后,“有晶宫幻出,珠光火齐,剑气干将。鸳鸯。倩他鹊影,作蓝桥、渡我涌金塘。”这一段通过晶宫、珠光、剑气、鸳鸯和鹊影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幻想世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
“莫似琵琶浦口,浮梁来往参商。”结尾处以琵琶浦口的景象作结,暗喻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距离的感慨,以及对自由与和谐生活的向往。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湖景的美丽与宁静,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展现出清雅脱俗的艺术风格。
清清慈溪水,蘋藻被涯涘。
昔年修妇职,采撷荐明祀。
殷勤执豆笾,斋肃事君子。
一朝双鸳鸯,别离隔生死。
死者无还期,生者当同归。
奈何姑嫜老,重以膝下儿。
升堂奉甘脆,篝灯训书诗。
庶以未亡人,慰彼泉下思。
溪水彼可竭,妾身不改节。
溪水有停污,妾心但明洁。
荧荧瑶台镜,玄发今已雪。
孤鸾虽不舞,寒影自澄澈。
溪水常流东,馀波总相从。
结发为夫妇,永别何由逢!
青山有玄寂,百岁须当同。
愿言合欢树,化作垄上松。
茑萝更缠绵,相依无终穷。
古来书学宗史籀,竹简遗文象科斗。
钟张真草更入神,片楮至今藏不朽。
先生下笔绝代无,鸣玉绾结青珊瑚。
况闻篆隶太倔强,百金一字传东吴。
墨池浸没玄兔颖,魑魅反走空堂静。
金戟交撑日月轮,银钩倒画龙蛇影。
欧虞褚薛真出群,精妙只数王右军。
英姿老气欲飞动,悬珠快剑相纷纭。
呜呼百世谁复识,我今作歌重刻石。
莫同茧纸旧兰亭,閟入昭陵永难得。
都水使者日边来,黄金虎符照漕台。
笑持英簜入沧海,不比徐福求蓬莱。
将军昔骑青骢马,风采桓桓丹阙下。
紫髯如戟半成霜,议论精神更潇洒。
今年运米发东吴,三百万石皆明珠。
扬旗列戟耀云汉,伐鼓鸣金转舳舻。
将军尚文今尚武,何物鲸鲵敢予侮。
搀抢荡灭凋瘵平,报政归来奏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