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抚邦人,曾无恩意。别后何人更相记。
题舆玉树,愧与蒹葭相倚。殷勤犹念我,同吟醉。
画舸相追,孤城已闭。不道扁舟□云外。
夜分月冷,一段波平风细。忆君清兴满,无由寄。
两岁抚邦人,曾无恩意。别后何人更相记。
题舆玉树,愧与蒹葭相倚。殷勤犹念我,同吟醉。
画舸相追,孤城已闭。不道扁舟□云外。
夜分月冷,一段波平风细。忆君清兴满,无由寄。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毛滂的作品,名为《感皇恩其一·解秀州郡印》,体现了诗人对皇恩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故土的深厚情感。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和修辞手法,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复杂情绪。
“两岁抚邦人,曾无恩意。”开篇即强调了君王对臣民的关怀与恩泽,即便是在短暂的两年时间里也充满了深厚的情感。
“别后何人更相记。”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后的思念之情,渴望有知音能够理解和共鸣。
“题舆玉树,愧与蒹葭相倚。”这里的“题舆”指的是在车轴上刻字以纪念,而“玉树”则象征着高洁无暇。诗人将自己比作低贱的“蒹葭”,表达了一种自谦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殷勤犹念我,同吟醉。”“殷勤”二字传递出一种深切的思念,而“同吟醉”则是诗人希望能够找到知己,一起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
“画舸相追,孤城已闭。”此处描绘了一种动人的画面,尽管船只依旧追逐,但那座曾经熟悉的城已经关闭了门户,这表达了一种时光流逝与难以重返的情怀。
“不道扁舟□云外。”这里,“不道”意味着诗人对远去的往事不愿再提,而“扁舟”指的是那被遗忘在云端的小船,象征着那些已经消逝在记忆中的片段。
“夜分月冷,一段波平风细。”夜晚的宁静与月光的清冷,以及水面上的波纹和微风,都营造出一种安详而又寂寞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定。
“忆君清兴满,无由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君主的深切怀念,但这种情感却无处寄托,只能留在心中。这也凸显出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展示了毛滂细腻的情感表达与深厚的文学功底。
郊原新绿喜初晴,一曲湖光潋滟明。
几处楼台空锁钥,百年人物尽丘茔。
好花自分随春去,恶木宁思择地生。
独念索居闻识寡,夜窗长对读书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