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人应见面难,一灯高兴石门残。
生波入槛浮春浅,细雨横舟湿夜寒。
彼岸似闻风铎语,此心如傍月轮安。
不知天上婆娑影,偏照恒河渡宰官。
世外人应见面难,一灯高兴石门残。
生波入槛浮春浅,细雨横舟湿夜寒。
彼岸似闻风铎语,此心如傍月轮安。
不知天上婆娑影,偏照恒河渡宰官。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的作品,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舟中的情景,以及对月光的欣赏和感悟。首句"世外人应见面难"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不易,暗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一灯高兴石门残"则描绘了夜晚舟中的温馨场景,一盏孤灯照亮石门,营造出宁静而寂寥的氛围。
"生波入槛浮春浅"写的是春水微澜映照在船栏上,如同春色的轻盈,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活力。"细雨横舟湿夜寒"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湿润与寒冷,但诗人的心情并未因此减损,反而更显静谧与深沉。
"彼岸似闻风铎语"运用了象征手法,可能是指远处寺庙的钟声,给寂静的夜晚带来一丝禅意。"此心如傍月轮安"表达诗人内心的安宁,如同月亮的光芒照耀,给人以慰藉。最后一句"不知天上婆娑影,偏照恒河渡宰官"寓意深远,将月光比喻为天上的婆娑影子,它不偏不倚地照耀在恒河上,尤其是渡过官员的地方,暗示了公正无私的哲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舟中月夜的景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情感交流,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我观大瀛海,山与水相伴。
维兹山水丽,邈在西南畔。
公如出岫云,顷刻固已漫。
倏尔转晴空,化为五色斓。
三径他山缉,万里归心断。
要从父老归,不作儿女观。
苏公金石心,坐阅岁时换。
来赴林泉期,更觉云锦焕。
五采弄珠玑,八章诵云汉。
向来古使星,久未视龟篆。
心贪汗漫游,行无麋鹿乱。
快哉天下乐,岂以寸心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