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素艳,恻恻孤芳,禁他风雨摧残。
老圃秋容,争信晚节艰难。
东篱惯招旧隐,记金英、簪鬓曾看。
寻步屧,甚啼螀坏壁,怨语更阑。
还是题糕人在,奈子安序冷,元亮吟悭。
梦远湘皋,谁念楚些哀弹。
重阴望中未解,寄清愁、何处南山。
松径里,愿香心、同保岁寒。
亭亭素艳,恻恻孤芳,禁他风雨摧残。
老圃秋容,争信晚节艰难。
东篱惯招旧隐,记金英、簪鬓曾看。
寻步屧,甚啼螀坏壁,怨语更阑。
还是题糕人在,奈子安序冷,元亮吟悭。
梦远湘皋,谁念楚些哀弹。
重阴望中未解,寄清愁、何处南山。
松径里,愿香心、同保岁寒。
这首《声声慢》由清代词人周之琦所作,描绘了风雨摧残下的菊花,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词中以“亭亭素艳,恻恻孤芳”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菊花在风雨中的孤高与凄美。接下来,“禁他风雨摧残”一句,直接点明了环境的恶劣,菊花面对风雨的坚韧不屈。
“老圃秋容,争信晚节艰难”两句,将菊花置于秋天的园圃之中,强调其晚节的不易,同时也暗示了词人自己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持。接着,“东篱惯招旧隐,记金英、簪鬓曾看”回忆起往昔与菊花相伴的日子,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寻步屧,甚啼螀坏壁,怨语更阑”几句,通过描写夜深人静时的虫鸣和怨语,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哀愁的氛围。最后,“还是题糕人在,奈子安序冷,元亮吟悭”则借用了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理想生活难以实现的无奈与哀叹。
“梦远湘皋,谁念楚些哀弹”将情感推向更深的层次,通过想象中的湘水边的哀歌,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结尾“重阴望中未解,寄清愁、何处南山”则将愁绪寄托于遥远的南山,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解脱的情感。
整首词通过对风雨中菊花的描绘,以及由此引发的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词人面对困难与孤独时的坚韧与哀愁,同时也蕴含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卧龙山下,映明妆十里,粉红蛾绿。
中有仙姿犹独立,淡比霜前白菊。
听说新春,笙箫十院,并唱乘鸾曲。
钗声花气,只愁消尽君福。
当日鹤市曾游,馆娃人一笑,许迎金犊。
五夜西风三月雨,惆怅看花杜牧。
山影眉同,波光眼似,君笑吾当哭。
此情休问,铜荷泪飐残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