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贫自无家,客户寄村疃。
槿篱月三间,荒寒天不管。
燕亦何所闻,乃于我乎馆。
岂以菊未莎,而有竹可款。
不叩富儿门,宁为老夫伴。
此意殊可人,然亦似吾懒。
所须半丸泥,不费一秉秆。
云胡及风薰,相宅无乃缓。
勉哉尔翁姥,坐席宁暇暖。
主人当贺成,落以晴云碗。
吾贫自无家,客户寄村疃。
槿篱月三间,荒寒天不管。
燕亦何所闻,乃于我乎馆。
岂以菊未莎,而有竹可款。
不叩富儿门,宁为老夫伴。
此意殊可人,然亦似吾懒。
所须半丸泥,不费一秉秆。
云胡及风薰,相宅无乃缓。
勉哉尔翁姥,坐席宁暇暖。
主人当贺成,落以晴云碗。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贫穷无家,只能寄住在乡村的客舍。月光洒满三间简陋的竹篱,天气冷寒却无人过问。燕子似乎也听闻了什么消息,飞到我这个小小的居所。这是否因为菊花还未开放,所以便依靠了一旁的竹子?不愿意敲打富人的门,不如做一个老农夫的伴侣。这样的想法虽然可贵,但也似乎是我自己的懒惰。不需要太多的泥土,就能筑巢而居,实在不必费尽心机去找那一秉秆的材料。云雾随风飘散,对这所宅院并无怠慢。勉励你的父母,安坐其席,享受这宁静温暖的时光。主人应当庆贺这成就,就像落下的一片晴空之中漂浮着的云朵。
这首诗通过对贫困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平淡生活的珍视,以及在艰苦环境中的自我安慰和生命的坚韧。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情感的寄托。
平生不省问田园,白首忘怀道更尊。
已上印书通北阙,稍留冠盖饯东门。
冯唐老有为郎恋,疏广终无任子恩。
今日荣归人所羡,两儿腰绶拥高轩。
客路逢寒食,花山不见花。
归心随北雁,先向洛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