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评世间病,至惨莫如盲。
亲友不觌面,子孙惟认声。
根存神不死,食既魄难生。
赖有鬳斋老,书来吊失明。
吾评世间病,至惨莫如盲。
亲友不觌面,子孙惟认声。
根存神不死,食既魄难生。
赖有鬳斋老,书来吊失明。
此诗深刻地描绘了盲疾的悲惨,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同情心。开篇“吾评世间病,至惨莫如盲”即点出了主题,将盲目视为世上最为悲惨之病。这不仅是生理上的失明,更是精神与世界沟通的断裂。
接下来的“亲友不觌面,子孙惟认声”则具体描绘了盲者所遭遇的痛苦。他们不能见到亲朋好友的面容,只能通过声音来辨识,这种生离死别的悲凉,令人感慨。
“根存神不死,食既魄难生”一句,则从哲理上探讨了生命与精神的关系。即便是身体残疾,只要精神还在,就有生的希望。这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力的深切理解和尊重。
最后,“赖有鬳斋老,书来吊失明”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文化的依赖与追求。在视力丧失的情况下,还能通过听书得到安慰,这不仅是对盲者的同情,也是对精神生活不可或缺性的肯定。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不仅写出了盲疾之苦,更触及生命、精神和文化的深刻主题,是一篇充满智慧与情感的佳作。
别汝一载馀,思汝心转切。
不知汝在家,所为何事业。
男儿贵立身,出处当豪杰。
汝志素云养,汝性亦不拙。
勉励方成人,优游总无益。
旦夕奉亲馀,无令废书籍。
青春不再至,岁月莫虚掷。
有司取人才,文章要矜式。
熟路驰轻车,任尔随所适。
非我私杜撰,乃我所亲历。
万里寄汝言,为我铭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