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久不到东阡,独坐虚堂思杳然。
随处粟田仍望雨,满墙诗板忽经年。
解牛未悟偷生妙,辟蠹聊持讨罪权。
□□□□□□□,□□□□□□□。
秋来久不到东阡,独坐虚堂思杳然。
随处粟田仍望雨,满墙诗板忽经年。
解牛未悟偷生妙,辟蠹聊持讨罪权。
□□□□□□□,□□□□□□□。
这首明代程敏政的诗《八月六日至南山怅然兴怀因就葺整书册赋此》表达了诗人秋日独坐书房时的思绪与感慨。首句“秋来久不到东阡”,描绘了诗人长时间未至户外,足见其专注读书或事务,而今秋意浓厚,更显孤寂。第二句“独坐虚堂思杳然”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空旷和思绪的飘渺。
接下来,“随处粟田仍望雨”表达了对农事的关心,希望天下粮丰,暗含忧民之情。诗人感叹时光荏苒,“满墙诗板忽经年”,暗示自己在整理书籍中度过了不少岁月。诗句中融入了对生活的哲理思考,“解牛未悟偷生妙”借用庄子“庖丁解牛”的典故,表示自己尚未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但仍试图通过读书寻求智慧。
尾联“辟蠹聊持讨罪权”则寓言式地表达出诗人整治书卷,驱赶蛀虫,象征着自我净化和追求真理的决心。然而,此处的两个空白处,可能是原诗缺失的部分,无法完整呈现诗人完整的感慨或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生活的反思,又有对社会民生的关注,体现了明代士人的文化情怀和责任感。
揽辔即长途,立马凤城隅。
踟躇问赠言,赠言足闻欤。
吾闻虚受人,所以实若虚。
君看大海水,万壑皆争趋。
又看大空广,万物皆含敷。
大禹拜昌言,舜善与人俱。
夫子三人行,商也亦起予。
我生之初似太虚,我生之后形骸拘。
昔为天上云,今为井中鱼。
圣途万里远,君乘千里驹。
追风与逐电,淩厉信所如。
璧水照心圆,皋比拥高居。
三千青衿子,六馆春风初。
岂无起予者,温故维新图。
敩学贵知新,不尽世师模。
恭命历形胜,因兹恣玄览。
仲冬草木落,山色逾古淡。
似我无情游,不爱春芳艳。
天青画幅阔,湖净开一鉴。
遵曲得真源,寻岩履崎巘。
超绝金山巅,寥廓一全瞰。
天山逼斗极,帝座尊而俨。
吾君古尧舜,所务在宽简。
礼乐重留神,制作虑宵旴。
梵宿闻晨钟,悄然动归念。
过彭城。看江山如此,我辈又登临。
系马台空,斩蛇剑杳,霸业都付销沈。
试重向黄楼纵目,指东南半壁控淮阴。
衰草平芜,大河南北,天险谁凭。
千劫兴亡弹指,剩砀山云起,泗水波深。
宋国雄都,楚王宫阙,千秋故垒谁寻。
溯当日中原逐鹿,笑项刘何事启纷争。
空叹英雄不作,竖子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