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看馀花点涧渠,醉吹长笛卧庭除。
梦回凉月生松榻,吟罢清风满草庐。
身后岂图千载誉,腹中犹有百篇书。
溪边磐石长年坐,不是任公钓巨鱼。
静看馀花点涧渠,醉吹长笛卧庭除。
梦回凉月生松榻,吟罢清风满草庐。
身后岂图千载誉,腹中犹有百篇书。
溪边磐石长年坐,不是任公钓巨鱼。
这首元末明初叶颙的《幽居即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闲适的画面。首句“静看馀花点涧渠”写诗人静观花瓣飘落在山涧小溪中,展现出春日将逝的景象,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和淡然心境。次句“醉吹长笛卧庭除”则描绘了诗人酒后吹笛,悠然自得地躺在庭院的情景,流露出其超脱世俗的闲逸生活。
“梦回凉月生松榻”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清凉与静谧,诗人沉浸在梦境中,感受到松木榻上传来的凉意,暗示着他的内心世界深邃而宁静。接下来,“吟罢清风满草庐”描述诗人吟诗完毕,清风拂过草庐,仿佛回应了他的创作,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身后岂图千载誉”表达了诗人不追求身后名利的态度,他更注重内心的满足和精神世界的丰富。最后一句“腹中犹有百篇书”以谦逊的姿态,表明自己虽身处幽居,但腹中饱含诗书,富有学识和才情。
结尾“溪边磐石长年坐,不是任公钓巨鱼”借用了典故,诗人选择在溪边磐石上长久地坐着,寓言自己并非像任公子那样垂钓求名利,而是享受这份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哲思,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高尚品格。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
衡门无事闭苍苔,篱下萧疏野菊开。
半夜秋风江色动,满山寒叶雨声来。
雁飞关塞霜初落,书寄乡闾人未回。
独坐高窗此时节,一弹瑶瑟自成哀。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