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为经异岳,不得访灵踪。
日尽行难尽,千重复万重。
云垂多作雨,雷动半和钟。
孤竹人藏处,无因认本峰。
徒为经异岳,不得访灵踪。
日尽行难尽,千重复万重。
云垂多作雨,雷动半和钟。
孤竹人藏处,无因认本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中条山的行旅之景象,表现了一种探幽访胜、追寻自然灵韵的意境。其中“徒为经异岳,不得访灵踪”表明诗人对于那些不同寻常的高峰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向往,但却未能找到它们神秘的踪迹,透露出一种探索未果的遗憾。
“日尽行难尽,千重复万重”则形象地描绘了山路的曲折与漫长,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的难以穷尽,都让人感受到这座山的雄伟和深远。这里的“千重复万重”既可以理解为实际的山势,也隐喻着诗人内心对自然美景无限向往的情怀。
“云垂多作雨,雷动半和钟”则是对山中天气变化的生动描写,云彩低垂似乎随时都可能变成倾盆大雨,而远处的雷声又如同悠扬的钟声,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富有戏剧性的自然景观。
最后,“孤竹人藏处,无因认本峰”则表达了诗人在山中找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安静之所,那里的竹林似乎成了隐士的避世之地。这里的“无因认本峰”意味着诗人已经融入自然之中,不再有寻觅特定目标的意念,完全沉浸于山野的宁静与美丽。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超越尘世烦恼、寻求心灵寄托的意境。
因行碧湘门,倏念黄草尾。
曩辞戴安道,同者欧阳子。
那知三年过,仅谓一日尔。
惟辰虽陋邦,分教多名士。
前瞻固高明,后至复奇伟。
天将惠其俗,贤者不自鄙。
流传几人说,邂逅一见喜。
谈论未云终,别袂已复起。
勿谓隔沅湘,因来致兰芷。
山深月吐迟,亭亭夜向残。
露气挟与俱,侵窗迫人寒。
团扇甫罢去,布衾已觉单。
傥无寒暑期,何以彫我颜。
人生七十稀,俯仰半已阑。
隐显两无得,永怀那自安。
不能躬灌园,而顾学弹冠。
不思行所易,而独务所难。
王徐两玉人,结发栖儒冠。
徐诗壮城垒,王笔长波澜。
出从举子游,隋珠供雀弹。
得失何足道,如博资众观。
念欲与子谈,衮衮非一端。
符移苦见催,行色不少宽。
十年山林静,一朝尘土干。
足虽未出门,归兴已浩然。
溪头枫变赤,篱下菊且斑。
客居岂无酒,迟子一跨鞍。
昔人结交谈耳馀,一朝变起肝脑涂。
吾曹结交自有道,嗜好又况子与余。
每忆见君吾里初,中间去君落江湖。
归来忽忽夏复夏,相过凡几穷朝晡。
君家仲容亦吾徒,向来亦恨天一隅。
我今借屋得近市,渠乃屏迹田间庐。
吾曹与物自多忤,颂诗读书犹论古。
君才端可供王羞,而我不足供鼎俎。
胡为爱我不弃我,匪但追随仍晤语。
南山有约不可渝,可堪旧雨连今雨。
嗟我失脚堕棘榛,寸步有若千里行。
穷山自缚数椽屋,便认怀玉为里门。
扁舟泛从吴楚转,远游欲赋惭无文。
他乡喜见两表弟,把臂劳苦仍如勤。
夜窗款坐屡续灯,有酒更倒樽如岑。
祗今一笑莫轻失,转首便恐成后今。
要知后会渺何许,慷慨忍对临风襟。
故家如子未多有,立身行己须自钦。
不惟门户在所寄,异日亦足张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