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蓑而眠,后者笠而坐。
陂长不待鞭,草软无用莝。
蚤耕暂廑力,午放长逸卧。
薄暮翁洗犁,儿歌互相和。
前者蓑而眠,后者笠而坐。
陂长不待鞭,草软无用莝。
蚤耕暂廑力,午放长逸卧。
薄暮翁洗犁,儿歌互相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画面。诗人赵蕃通过观察清晨的场景,展现了农夫们勤劳与闲适的交替。"前者蓑而眠,后者笠而坐",形象地写出了牧牛人在劳作间隙,有的披着蓑衣小憩,有的戴着斗笠静坐,显示出生活的艰辛与惬意并存。
"陂长不待鞭,草软无用莝",描述了牛群在广阔山坡上自在吃草,无需主人过多驱赶,表现出自然和谐的共生状态。"蚤耕暂廑力,午放长逸卧",则进一步刻画了农人顺应自然节奏,早起耕作稍事休息,午后让牛群自由活动的情景。
最后两句"薄暮翁洗犁,儿歌互相和",以傍晚时分老翁清洗农具,孩子们欢快地唱和为背景,营造出温馨宁静的乡间氛围。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体现了宋代理学家赵蕃对农村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关注。
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
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
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
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
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
酒醒波远,政凝想、明珰素袜。
如今安在,唯有阑干,伴人一霎。
飞梁压水,虹影澄清晓。橘里渔村半烟草。
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
雨巾风帽。四海谁知我。一剑横空几番过。
按玉龙、嘶未断,月冷波寒,归去也、林屋洞天无锁。
认云屏烟障是吾庐,任满地苍苔,年年不扫。